信息技术课,学习内容浏览网页。学生自由活动后,教师利用局域网的监视功能监看学生活动情况。
突然,一台机的屏幕显示引起了我的注意:学生正在向搜索引擎输入着“女人写真图片”的字样。学生想浏览不良信息了。
我注视着这台机的屏幕,心里想着对策:如果他们迷途知返,那么我也懒得一直监视他们;如果他们一直这样的搜索下去,那么我该怎样处理呢?唉,就给他们个黑屏的警示吧。
我注视着他们,希望他们尽快结束这种违反学习规程的搜索。可是,事与愿违,他们虽然经历了多次失败,但仍然专心致志地搜索着。我只好祭出了杀手锏,给他们一个黑屏。
当时,我对这一处理颇为得意:这种事不宜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学生公开批评,有时甚至个别谈话式的批评也是不适宜的,那样可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给他们的心理造成阴影。黑屏,也许就能使他们反思出自己做错了什么,从此收敛自己的行为。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那次黑屏还真的产生了效果:在以后的几节课上,我一直注意监视他们的屏幕,但再也没有看到他们搜索诸如“女人写真图片”之类的事发生。
不过,这次事件也给我带来了不少的思考。
第一,如何看待这样的学生。许多教师会把他们的行为定性为思想低俗,道德品质有问题。但是,过后想来,我觉得不应该这样看。初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阶段的青春期,他们对性正有着一种蒙胧的意识,有着一种神秘感,渴望着对性的了解,也渴望着对异性的了解,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如果简单以道德品质的问题来评论他们,对他们是不公平的。以此为前提开展对他们的教育,可能会对他们造成终身的伤害。因此,对类似事件的处理一定要郑重。
第二,关于学生上网的问题。互联网正以不可抗拒的洪流走进我们的生活。几年来,我们在真实体验互联网给我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也感受着它的藏污纳沔。网上丰富的学习资源,本应对学生的学习发挥许多积极的作用,但我更多的是听到学生如何受到上网的毒害,也看到教育行政部门一次次规定青少年学生不准上网吧(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禁止上网吧就是禁止了上网)。青少年学生阅历简单、处事经验不足、抵受诱惑能力差,网上的许多不良信息易给他们造成危害,这是事实。但“在倒掉洗澡水的时候同时倒掉新生婴儿”,未免太可惜。如何发挥网络对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尽量减少其消极影响,是有关部门和学校、教师需要研究的课题。这虽然艰难,但只要真心为学生的发展着想,合各方之力,办法总比困难多,应该是有可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