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文章阅读
CAI运用在语文教学中的思考
发布时间:2006-12-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张晓敏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对其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的一种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机,它在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既能有效地强化学习动力,又能充分地调动学习积极性,很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此,笔者就如何应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

1、应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复习导入。充分应用电教媒体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复习已学知识,抓住已学知识与新学知识的联系,再现过去教学中的激情场面,唤起学生以往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中可以播放以往在课堂上拍摄的学生朗读(或实验板书等)的录像片段。

2)演示导入。感性知识更新是焕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也是启发学生开展独立思考和发展思维能力的基础,而电教媒体提供的形、声、光、色、图、文则能为学生积累感知创造条件。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播放演示实验、生活录像、科技短片等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物理课中“波的图像”、“波的干涉、衍射”这几部分内容,若采用学生阅读课本或教师就课本来发挥、讲授的话,就会因为抽象而使学生很难接受,我们可以在闭路系统中播放一段计算机动画,通过静、动、快、慢准确地将波的振动与传播、波的衍射、干涉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又如在化学教学中一些实验有毒、有危险,不宜在教室内演示,可通过闭路电视系统中电教媒体播放一段录像,让学生反复观察,从而达到学生理解掌握的目的。

3)设疑导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计较好的导入方法,提出新颖奇特的疑问,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有力手段。比如说在进行“交变电流”教学时,可以播放一段水力发电、火力发电的录像,然后提出“为什么水轮机、蒸汽轮机会转动?”、“水轮机、蒸汽轮机的转动带动了谁的转动?”、 “为什么发电机里的转子转动就能产生交变电流?”,“电能是由什么能转化而来的”等问题,必然会造成学生思维矛盾的出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只要教师能抓住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层层推进,学生一定会带着问题聚精会神地进行新课的学习,从而达到以疑促趣,以趣促学、学中悟理的目的。

4)创设情景导入。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现代教育理论把认知因素和情景因素作为两条主线贯穿在整个理论体系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注意情知协调,创设教学情景场,而且由于学生对新型课更容易产生兴趣,教师只有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景,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愿望。在创设情景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去观察,认真分析,从而促进认知和情景的统一。例如:在进行“人造地球卫星”的教学时,可以为学生播放火箭飞行,卫星上天等镜头,然后再利用计算机模拟动画显示卫星运动时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在进行“裂变聚变”的教学时,可以播放原子弹、氢弹爆炸的画面,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认知,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2、用电教媒体时让学生参与,激发其学习兴趣

兴趣的发展有三个阶段,有趣——乐趣——志趣。一时感觉有趣或偶尔喜爱仅仅是兴趣的萌芽,学生有学习兴趣表现在他们有主动了解、积极探索的愿望上;有不惜时间、不怕困难,可集中较长注意力的行为上,;而且也表现在愉快的学习情绪上。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不能注意学生的兴趣兴奋点,或对学生的兴奋点不加理睬,不予引导和激励,则不会达到志趣的层次。

在应用电教媒体教学时,教师首先应该为学生参与创设条件,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学习动机是教学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让学生去操作闭路电视系统中电教媒体控制器、去分析讲述播放过程中的画面、去拍摄一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内容(语言课中的配乐朗读、课本情景剧表演,理化生课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等),或者让学生参与制作一些简单的课件等,都能使学生获得真情实感,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

其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的作用,以引导启发学生学习为主,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究,去分析、去总结,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同时,教师也要多激励学生,允许学生出错,积极地肯定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通过这些措施,学生会感受到探究成功的喜悦,从而会不断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3、应用电教媒体,通过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由客观事物的意义引起肯定性的情绪和态度。教学过程中许多内容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有的内容他们连一点感性的认识都没有,势必给学习带来困难。而电教媒体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能形象直观地表现各种现象,能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地感知客观事物,例如:在教授物理课中“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远距离输电”、“静电的防止和应用”、“能源的利用和能源开发”等教学内容时,可以在讲解过程穿插播放录像资料,让学生在欣赏中了解知识、掌握知识。不仅能大大开阔学生视野、活跃课堂气氛、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感性认识的内容与形象思维的形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理论联系实际,对于提高学生应用知识于生产实际的能力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优化课堂教学

1、运用投影提高实验可见度

观察是认识自然的起点,是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许多实验,尤其是演示实验,就是创造特定条件显示现象供学生观察其变化和结果,从而寻找其本质和规律的过程。面在众多的物理演示实验中,有许多物理现象发生在水平面上或实验现象细微、可见度小,学生在座位上难以观察清楚,影响其学习情绪。若借助投影仪把水平面上的现象投影到竖直面上,把微小的实物或实验现象投影放大,在银幕上真实地反映出来,可以增强其可见度和清晰度,缩短观察时间,扩大实验效果。例如:运用投影仪进行磁力线演示,在投影仪的载物平面上放置一稍大的平板透明玻璃,随意撒一层铁屑,投影银幕上显示的是铁屑杂乱无章的排列状况,然后轻轻地地水平托起玻璃,把磁铁放在玻璃板下,再轻轻振动玻璃板,这样铁屑在磁场中由于受到磁场力的作用而有规律地排列起来。学生看得清晰明了。

用同样的方法还可以观察金属的热胀冷缩,电力线的分布、砂摆的振动曲线等。

2、运用模拟演示突破教学难点

电教媒体的模拟演示运用于实验教学,表现在运用录像或计算机动画模拟实验的动态过程,以帮助学生分析理解,使抽象的过程形象化。如:弹性碰撞过程。用计算机模拟两个小球发生弹性碰撞时发生形变、能量变化的过程,将一个瞬时变化过程通过慢镜头显示出来。此外象高压输电过程、气体状态变化过程、原子核衰变过程等等。均可通过录像或计算机动画用特写,慢动作对重点、难点予以强调。

当然,应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但不管怎样,电教媒体的应用应遵循现代教学的规律,应从实际出发。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均表明,媒体的选择与组合必须符合最优化原则,在同等效果的前提下应以选择简单、海里、方便的媒体并进行合理组合使用。凡用传统媒体能解决的问题,就不必使用电教媒体,如果不运用电教媒体就不能增强真实性和可接受性,就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必须使用电教媒体。对于复习课,可尽量采用电教媒体来再现实验过程,加大课堂容量,产生新的刺激,加深对知识的回忆反馈,从而使有关知识得以强化,同时能加强知识的系统性,提高复习效率。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不断总结经验,下大力气精心设计,勇于创新,就一定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也会得到全面提高。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