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是对小学生系统地进行品德教育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其教学任务在于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要完成上述教学任务,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单靠教师的说教是不行的,要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充分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把它引入课堂,从而发挥激情、明理、导行的作用,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才能收到极为满意的效果。
一、巧用电教手段激趣、激情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第师”,孩子们乐学了,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从而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用投影片、录音等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很快进入愉悦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奋点”,诱发学习兴趣。他们会以饱满的学习情绪,自我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晓之以理”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如思想品德课“科学为人类造福”,为了展示科学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在大荧幕上放映磁悬浮列车,人造卫星的发明等为人们的工作和学习带来方便。这样开课即简单明了,又富有启发性,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上九年义务教育思想品德第七册《关心父母》一课,新课伊始,用录音机放《我爱我家》这首歌给学生听,让学生一边听歌,一边回想自己父母是怎样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触景生情,完全沉浸在爱的情感中。这时,教师在不失时机地引出:尊敬、关心父母是人类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从小要尊敬、关心父母,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样巧用电教手段引入教材,寓情于理,情理交融,产生强烈的情绪效应,从而使学生情感深化。
又如九年义务教材第四册《要注意交通安全》一课的教学,新授前先放一段录像片:十字路口,交通繁华之处,车水马龙,交通民警正在紧张、认真地工作,指挥疏通来往的行人与车辆,提高通行效率,确保交通安全,让学生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然后再放一段儿童交通事故录像片,让学生象小交警一样分析交通事故,谁违反了交通规则?后果怎样?从而使遵守交通规则意识在学生心中扎下根。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便水到渠成,效果极佳。
再如第四册《谦让》一文,我采用放“孔融让梨”动画片的方法,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孔融自小懂得谦让,受到大家的夸奖,这一收获是在学生兴致勃勃地观看动画片时自然得到的,为下文分析孔融为什么让梨?理解谦让是一种美德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第八册《英勇的共产党》一文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头:首先提问:“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怎么来的?”用红粉笔粗体字写上“共产党”三个醒目的字,然后播放电影剪辑《烈火中永生》江竹筠、许云峰等身受敌人的种种酷刑,表现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等片断,老师做如下旁白:像他们这样一身正气、英勇不屈的共产党员在中国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就牺牲了三十二万多人,他们伟大的精神将与日月同辉,与天地永存。此时,学生个个泪光莹莹,热爱共产党崇敬英雄之情便油然而生。然后问: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这些共产党员?顺势把课题补充完整。如此学生的感情与课文产生共鸣。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课之计在于引”。一节课中, 教师如果巧妙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触景生情。因为鲜明、形象、生动的情景会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所以教师教学时恰当地运用幻灯、投影、录像、录音等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道德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产生情感共鸣,形成心理上的最佳状态。
二、巧用电教手段明理
在学生知情意行过程中,明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是导行的必要前提,也是思品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所在。
用投影灯片缩短时空距离
如第七册《坚持民族气节》?中所讲苏武牧羊的故事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用投影片可缩短时空距离,深入浅出,配合第二自然段文字设计一框灯片,汉武帝派出苏武出使匈奴,亲手交他一根“使节”,使学生认识到苏武此行任重道远。教学第三自然段时,设计一框抽拉活动片,内容是苏武被单于用种种手段逼迫他投降,苏武严辞拒绝,再抽拉单于一怒之下命人把苏武抛进地窖,用饥饿和寒冷折磨他。画中苏武形销骨立,连眉毛上都结了冰,奄奄一息,但他还是没屈服,这就是民族气节。而后抽拉苏武被流放到荒无人烟的北海边牧羊的情景,配上悲壮的《命运交响曲》进行感情朗读训练,深入理解苏武如何坚持自己的民族气节。在分析第五自然段时,映出第三框灯片:十九年后,须发皆白的苏武回朝,长安百姓涌上街头,欢迎这位光荣的使者。苏武之所以受到万民敬仰是因为他坚持了民族气节,这种爱国精神,我们后人应好好学习并发扬光大。
又如在讲《在成绩面前》一课时,我播放动画片“骄傲的将军”:将军得胜归来,文武百官迎接;将军举起大鼎,文武官员喝彩。然后提问:将军威武吗?接着播放:后来,将军骄傲自大,整天吃喝玩乐,刀枪生锈,箭筒也成了老鼠窝;当敌人打来时,将军丢盔弃甲,狼狈逃窜。我又提问:现在将军还威武吗?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对照录像中的情景,学生很容易就懂得了“骄傲使人落后(失败)”的道理。接着,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在成绩面前不能骄傲,而应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
2.用投影片化抽象为形象
抽象的事物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在脑子里没有映象,当然进行的一系列明
理的思维活动也很难活跃,因此,有必要借助电教媒体化抽象为形象。
如第七册《珍惜时间》一课教学重点是“为什么要珍惜时间?怎样珍惜时间?”而“时间”这个概念对中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因此,理解这个概念成为本课教学难点之一。利用投影打出字幕,朗诵录音同步进行,学生兴趣盎然,“世界上哪样东西是最长的,又是最短的;最快的,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的,又是最广大的;最不受人重视,又是最令人惋惜的?没有它,什么事也做不成。”学生一番争论之后,得出谜底:“时间”。抓住这个时机,演示一框抽拉投影片: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工人能生产8.26吨钢;一台采摘机可摘西红柿69公斤;彩电生产线可组装一台半彩色电视机……这样使学生对时间的概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强化了对时间的理解。
又如《爱惜粮食》一课,粮食得来的艰辛对学生来说同样陌生而抽象,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知道粮食来得不易,粮食与人们生活、国家建设关系密切。教者首先出示四张灯片(均根据课本插图制作),启发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粮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和生产建设中有哪些用途?接着问:粮食是怎样来的?没有粮食,人们能不能生活?然后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计算:如果人均节约一粒米,全县人民可以节约多少千克粮食,全国人民呢?让学生知道:浪费粮食带来多大损失。这时教师在总结归纳出“爱惜粮食是一种好品德,要从小就不要浪费粮食”就水到渠成了。这样的教学,既使学生入情入境,又突破重难点,为激情明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明理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要特点。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思想品德教材的特色,巧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把教材中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引导学生通过教材的具体事情、具体情景得到教育启发,引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从而明白事理,提高道德认识。
三、巧用电教手段导行
人们的认识规律是感性→理性→实践,这样才能把学到的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人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外在具体表现。而导行就是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指导,使其知道如何做。由于小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喜欢模仿,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其道德认识、情感与行为间经常出现不一致情况。因此,教师在导行时,要从学生初步的道德认识出发,巧用电教投影手段,指导道德行为,把学生引入创设的情景之中,使其身临其境。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对道德行为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如在教学 “培养良好意志品质”时,我播放“刘翔在奥运会上获得了110米栏的世界冠军”的录像片段,让学生思考:假如没有坚强意志力的支撑,刘翔会成功吗?然后归纳:成功的大门,从来都是向意志坚强的人敞开的,坚强意志是成功的保证。所以同学们要从小培养坚强的意志,把它作为克服弱点、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强大动力。
又如教《上课专心听讲》一课时,可出示课文插图制作的投影片让学生观察讨论,激情明理,引导学生观察高士其爷爷上课专心听讲的灯片,看灯片上的高士其爷爷上课是怎样做的?其他同学又是怎样做的?通过讨论后,在让学生模仿高士其爷爷,进行上课专心听讲的实战训练。这样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学生学习有标准,避免盲目性的导行,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运用电教媒体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如第八册《先人后己》一课学完后,把课后第二题制成有图的投影片,附加字幕,讨论该怎么办?一框为春游回来,大家都累了,车上座位少,应当克服困难,把座位让给别人。另一框为“六一”儿童节影展,班里发票时好票不多,主动要一 些不太好的票。此项道德识别练习做完,再让学生举一些生活实际的例子,指导学生树立先人后己的正确思想,并能够在生活中加以实践。
还如第四册《不上当受骗》讨论学习后,放少年儿童被拐卖的录像片,讨论如果是你自己,该怎么做?以强化主体,不上坏人的当,提高保护自己的能力。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果你巧用电教手段激情、明理、导行,并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有利于激发学生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道德行为。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使思品课成为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其高尚行为的净土。
2006-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