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学先进、树师德、强师能”
教师学习心得评比活动的通知
全体教师:
根据学校工作安排,结合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决定开展“学先进,树师德,强师能”教师学习心得评比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1.活动对象:全体教师。
2.活动主题:“学先进、树师德、强师能。”近阶段,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相继发文,要求全体教师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给大浦中心小学贺信》、徐其军同志先进事迹、叶志平校长先进事迹。各位教师要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和先进事迹(见附件),根据要求,结合我们的教育教学实际撰写心得体会。
3.每位教师必须围绕上述三个学习材料中的一个,至少撰写一篇学习心得。字数在1000——2000字之间。
4.每个办公室必须至少有一篇是“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给大浦中心小学贺信”征文。各办公室请与
东青实验学校
2011.12.1
附件1 关于组织参加全省“学习胡锦涛总书记
给大浦中心小学贺信”征文活动的通知
各中小学:
泰州市大浦中心小学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少年时就读的母校,在2011年10月大浦中心小学迎来百年校庆之际,总书记给母校发来贺信,充分肯定了学校教书育人的可喜成绩,情真意切地回忆了当年老师的谆谆教诲、同学之间的纯真友情,并对学校老师学生提出了殷切希望。总书记对母校的希望也是对各级各类教育的共同要求,对于推动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学习总书记来信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提高教书育人水平,努力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经省教育厅同意,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决定在全省中小学开展“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给大浦中心小学贺信”征文活动。根据省相关文件要求,现就我区组织参加此次征文活动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即日起至
二、参加对象
全区各中小学教师和学生。
三、征文要求
1.征文围绕总书记来信精神进行,教师可以结合教育工作的实际畅谈学习总书记来信的心得体会,以议论文为主,文章不超过2000字;学生可以《我给胡爷爷的一封信》为题,向胡爷爷汇报自己读信后的感受及学习生活情况,采用书信体例,文章不超过1000字。
2.各中小学要认真组织,积极宣传,广泛发动全体师生参加征文比赛;学校择优向区教育局上报教师征文3篇、学生征文8篇。
3.征文采用WORD文档,文档名为:作者姓名+征文标题;一个WORD文档为一篇征文;文档格式要求,标题:宋体、二号,正文:仿宋、三号、行距
四、其他事项
1.各校必须于
2.本次征文活动,区教育局将组织初评并择优推荐参加省级评选。各校在筛选时要保证征文质量,杜绝抄袭,如发现抄袭的将取消学校本次征文活动参评资格并进行通报。
3.省级评选由《江苏教育报》编辑部、《江苏教育》编辑部、江苏教育新闻网等承办,征文活动设等级奖及组织奖若干,优秀作品将被刊登在《江苏教育报》及相关媒体上,并为获奖师生颁发获奖证书及奖品。
附件2:
胡锦涛总书记给泰州市大浦中心小学的贺信
老师们、同学们:
值此大浦中心小学建校100周年之际,我谨向全校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建校百年来,大浦中心小学始终致力于塑造学生美好品德,开启学生智慧人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取得了教书育人的可喜成绩。
大浦中心小学是我的母校。光阴荏苒,当年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同学之间的纯真友情,至今记忆犹新。母校的培育之恩,我永远难忘!
3 F1 ]. ]/ m1 x: h0 n希望大浦中心小学以建校百年为新的起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提高教书育人水平,努力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希望同学们珍惜宝贵时光,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学好文化知识,陶冶道德情操,养成良好习惯,锻炼强健体魄,为将来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 t4 [) h" _+ }衷心祝愿大浦中心小学越办越好!
胡锦涛
附件3:
倡议书
全省各地中小学的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在我校百年校庆之际,本校1953届校友、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发来贺信,向母校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全校师生欢欣鼓舞,倍感自豪!总书记在信中亲切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恩之情,并对学校的办学方向和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对同学们的健康成长寄予了殷切希望,这也是对江苏教育系统乃至全国教育系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提出的共同要求和希望。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贺信精神,增强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向全省各地中小学的师生发出倡议:
倡议老师们认真学习贺信精神,积极参加“结合教育工作实际畅谈学习贺信的心得体会”活动,努力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甘为人梯,诲人不倦;好学上进,学识渊博;“塑造学生美好品德”“开启学生智慧人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水平,做家长信任、学生爱戴的优秀教师!
倡议同学们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希望,积极参加“我给胡爷爷的一封信”活动,领会贺信精神,努力做到:珍惜现在的宝贵时光,树立起远大的志向,认真学好文化知识,自觉陶冶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锻炼出强健的体魄,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江苏人,为将来建设祖国打下基础!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积极行动起来,沿着总书记指示的方向,不断前进!
泰州市大浦中心小学全体师生
附件4 关于在全区教育系统开展向徐其军同志学习的通知
各中小学及有关学校: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向徐其军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苏教人〔2011〕19号)和《关于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向徐其军同志学习的通知》(常教人〔2011〕32号)精神,现就我区教育系统学习活动提出如下要求。
一、把握实质,学习徐其军老师高尚的师德风范
一是学习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扎根乡村的崇高品质。十多年来,徐其军同志全心全意扑在教育教学工作上,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踏踏实实工作,兢兢业业育人,把自己的全部青春奉献给了他所挚爱的农村教育事业。2002年9月被诊断患有严重的肾衰竭及尿毒症,在与病魔作斗争的同时,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始终坚守在山村教育教学一线,为山里的孩子擎起一片蓝天。向徐其军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对教育事业无比忠诚,自觉献身乡村教育工作的思想境界。
二是学习他淡泊名利、勤奋务实的敬业精神。徐其军同志1997年7月从溧水师范学校毕业后,自愿放弃继续深造和在中心小学工作的机会,主动要求分配到六合最偏远的北部山村小学任教,立志在山村艰苦的环境里磨练自己。他主动要求担任班主任,执教语文、英语等课程,在教学业务上精益求精,在班级管理上耐心细致,教育教学质量始终名列前茅,他的学生多次在县区组织的作文、演讲竞赛中获奖。而在评优评先时,他坚决推辞,把机会让给别人。向徐其军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爱岗敬业、不计名利、立足岗位、争创一流的执着精神。
三是学习他刻苦学习、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徐其军同志中师毕业后走上教师岗位,他深知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在繁忙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余,他挤出时间参加自学考试,先后获得双大专文凭。身患重病后,仍坚持学习,通过了本科段全部考试,并取得了计算机和英语等级证书,被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授予第三届全国自学成才“自强不息奖”。为了不影响教学工作,他学会了自我透析,每天在学校透析两次,每次注入体内
四是学习他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徐其军同志家境贫寒,生活简朴,却对学生关爱有加。六合北部山区留守儿童多,他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和心血都倾注在孩子们身上,并坚持从自己医药费中挤出钱来接济困难的学生,即使在病情危重时也从未间断过。他还主动购买教辅用书无偿送给学校。为了不连累他人,被诊断为尿毒症后,他主动与未婚妻解除婚约。他心里总是想着别人,唯独没有他自己。向徐其军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爱校如家、扶贫助困、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怀。
二、注重结合,努力做践行师德提升师能的表率
一是要把向徐其军老师学习活动与贯彻落实国家、省、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精神动力,牢记使命,开拓创新,为建设教育强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做出贡献。
二是要把向徐其军老师学习活动与推进教育系统“践行师德提升师能,办好教育服务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用徐其军老师的先进事迹,引领教育系统广大党员教师争做“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进一步增强党性,提高师德修养,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做到教师为人师表,党员为师之表。
三是要把向徐其军老师学习活动与优化教育服务提升教育文明水平结合起来,深入推进 “学校道德讲堂”建设,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通过学习典型查找差距、接受教育,进一步树立良好品德,不断增强教学能力和人格魅力,促进全系统形成崇尚师德、争当先进、潜心治学和勤勉育人的良好风尚。
三、加强领导,创新学习活动形式提升实效
全区中小学及有关学校要迅速行动起来,把开展向徐其军老师学习的活动摆到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结合本校实际,把学习活动抓实抓好。要创新学习活动形式,形成浓厚氛围,注重实际效果。要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电视、网络、校刊、宣传橱窗等媒体和阵地,大力宣传徐其军老师的先进事迹。要利用教师培训、干部培训、业务学习等多种途径,组织全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徐其军老师的先进事迹,也可以用座谈会、征文、演讲等形式,引导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我向徐其军学什么”等问题,激发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真正做到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教书育人能力
各校学习活动中的典型做法和有效经验请及时报区教育局组织人事科,电子邮箱jyjzzrs@{域名已经过期}
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
附件5 关于全市教育系统向叶志平同志学习的通知
各辖市、区教育局(教育文体局、社会事业局),局属各单位:
近日,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中共四川省委联合举办叶志平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李长春、刘云山、刘延东等中央领导同志接见报告团成员,号召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向叶志平同志学习。教育部、省教育厅先后下发通知对学习叶志平同志先进事迹提出了具体要求。结合全市教育人才会议精神,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师德建设,经研究决定,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向叶志平同志学习活动。请各地、各校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文件精神(详见附件),结合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师德教风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等当前正在开展的工作,采取有效形式,深入学习宣传叶志平同志的先进事迹,引导全市教育工作者以叶志平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忠诚于党、献身使命的崇高思想,学习他潜心育人、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学习他严谨务实、勇于创新的执着追求,学习他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思想境界,为推进常州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请各地、各校将开展学习活动情况通过常州教育信息网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上报市教育局,联系人:瞿萍,电子邮箱:jyjqp@{域名已经过期},电话:85681337。
附件:关于教育系统向叶志平同志学习的通知
二○
常州市教育局办公室
附件6: 叶志平事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孺子牛”
赵迎春 我是安县县委书记。这些年来,每年教师节,县里召开的教育工作总结表彰大会,领奖台上总少不了桑枣中学的叶志平校长。他是我们县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在他的带领下,桑枣中学多年来一直是全县初中学校综合考核第一名。
2006年,我一到县里工作,就听说桑枣中学办得好,校长叶志平事业心、责任心极强,是抓教育的一把好手。在以后的交往中,他深爱教育、扎根基层、顽强执着的精神使我对他产生了无比的敬意。汶川特大地震中,桑枣中学2000多名师生在1分36秒的时间里全部安全疏散,创造了“零伤亡”的奇迹,群众称赞叶校长是“史上最牛校长”。他却说:“我不‘牛’,但我想做‘牛’,做鲁迅笔下的‘孺子牛’。”
叶志平把“办一所好学校”作为一生的追求。他说,“我梦想中的学校,首先是一个安全的学校,是一个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的学校,有爱岗敬业、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有比较完善的教学设施,能教出一批又一批好学生,这才不负校长的职责!”
奇迹源于忧患。叶志平常说:“当校长的,头脑中必须永远绷紧一根弦,就是绝不能出安全事故!”为了办成一个安全的学校,叶志平用3年时间,争取和募集资金40多万元,把存在安全隐患的教学楼进行了全面加固。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学校周边的楼房损毁严重,而那栋加固了的教学实验楼却屹立不倒,就连外墙装饰的大理石也因为叶志平当初坚持用钢钉固定,一块都没有掉下来。
叶志平始终认为,一个校长有没有号召力,一个学校有没有凝聚力,关键要看校领导处事公不公、为政廉不廉!他要求学校领导和老师不收礼、不吃请,廉洁为师。前些年,学校发展快,扩建项目多,他从不干预工程招标和材料采购。找他说情、给他送礼的一律不给面子。有一次,一个想承包学校修建项目的老板,让司机送给他两条烟,他感觉分量很重,打开一看,至少有上十万元的人民币,他生气地说:“告诉你们老板,别把我当傻瓜,我今天收了他的钱,明天我的学校就会少了钢筋和水泥,我的良心就会被捅个大窟窿!”
办一所让乡亲满意放心的学校 林 强
我是桑枣中学副校长,曾是叶校长的学生。1996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到桑枣中学,又和叶校长成了同事。当时,桑枣中学是一所十分普通的农村学校, 地理位置偏僻,办学条件艰苦,只有一栋教学楼,20多位老师,500多名学生。15年来,叶校长坚持不懈改善办学条件,狠抓教师队伍和校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把桑枣中学办成了家长满意、学生喜欢的学校,让我见证了他对农村基础教育的热爱与执着,亲历了他办学治校孜孜以求的负重与艰辛。
叶校长认为,一所有社会责任感的学校,应该是高度重视教学质量的学校。他经常对教职员工讲:“家长把孩子送到我们学校,是信任我们能让孩子有更大的发展。如果我们办不到,就对不起父老乡亲对我们的希望!”他刚当校长时,学校还没走出低谷。他常常为此睡不好觉,经常找学校的教学骨干研究对策,经常深入课堂听年轻教师讲课,与他们一起探讨教学方法,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提高教学水平。
我的同事王成友老师,当年也是桑枣中学的学生,至今讲到叶校长对他的帮助仍感激在心。王成友是山里娃,家里穷,每周和姐姐从家里带玉米面和土豆混在一起到学校蒸饭吃。大冬天的吃玉米土豆饭,一会儿就冷硬了。有一次,他藏在报栏背后吃饭被叶校长发现了,就把他拉到自己家里,给他换上大米饭。从此以后,叶校长经常将他的玉米面和土豆换成大米,说自己喜欢吃粗粮。在叶校长的资助下,王成友不仅顺利完成了学业,而且成为三好学生,考上了师范学校,现在成了桑枣中学的优秀教师。
为了办一所让老百姓放心满意的学校,叶校长日夜操劳。每天班主任检查完学生睡觉的时候都10点半了,当他们离开学校时,叶校长办公室的灯总还亮着,当他们第二天早上6点半来到学校的时候,叶校长已经在办公室开始了一天新的工作。现在美丽校园建成了,牢固坚实、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响彻孩子们幸福欢快的读书声,我们尊敬的叶校长却静悄悄地走了,甚至来不及向他一生钟爱的学校和师生说一句告别的话。
我和志平的真情一生
王关莉
我是叶志平的妻子,退休前是桑枣镇第一小学校长,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我和志平相濡以沫32年,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志向,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始终伴随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我们结婚以后,分别在两个乡镇学校当老师。一放假,他就蹬三四个小时的自行车来看我,风雨无阻。那时,乡村道路都是土路,遇上雨天,志平就是扛着车子也会来到我的身边,一起劈柴做饭,一起交流思想,他还给我送来好不容易找到的教学参考资料和借到的好小说,临走时,又总要帮我把水缸挑得满满的。
志平是个孝子。回家再晚,他都要给婆婆削水果,陪她聊天。饭桌上,他总是忙着给老人、孩子和我夹菜。就在志平发病那天的晚饭桌上,他还夹起一口菜送到我的嘴边,让我欣赏他的厨艺。
志平很爱我们的儿子。他虽然很忙,很少有时间陪伴儿子,从小学到高中,他都很少参加儿子的家长会。但是,只要有空,他就会和我带儿子去河滩玩耍,捡石头、找木方,掏沙窝、筑水坝,放风筝、采野花。
同事们说我俩是桑枣镇的夫妻校长。我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都会成为他的学生,我常对他说:“你的学生优秀,军功章里绝对有我的一大半!”
这三年,志平太累了,背驼了,腰弯了。我自封为学校家属队长,带领教师家属,到板房学校做清洁、到学校食堂帮忙,把教职工的孩子们组织起来办自学班,尽力为他分担一点。每天早上,我都要帮他把茶泡好,每天再晚都要等他回家,接过他的电脑包,和他聊聊天才一起休息。
灾后重建的新学校建好后,志平说,这是举国之力才有的一个最值得骄傲的作品,我一生的梦想实现了。一天,他拿起照相机,拉着我去参观新学校,在校门口,在林荫道,他给我照,我给他照,就连校园的拐角也不放过,那天他高兴得像个孩子。
如今,我再也不能为他洗白衬衣擦黑皮鞋,再也等不到和他一起在夕阳中漫步,也不能实现在他今年生日时送他一架钢琴的诺言。但是,我要告诉志平,无论你在哪里,我都永远爱你!
叶校长是我一生做人的旗帜
刘昱伶
我是安县中学高二学生,是桑枣中学的毕业生。
我是一个幸运的孩子。初中三年,“史上最牛的叶校长”带着我们,经历了“5·12”特大地震的考验,经历了板房学校复课的锻炼,亲身体验了灾后重建新校园的幸福。
刚上初中那会儿,学校给每人发了一本安全小册子,让我们背下来。每学期搞疏散演练特别认真,还要评比。每个班都有疏散路线。每个教室前4排从前门撤,后4排从后门撤,要求二三楼跑快一点、四五楼慢一点,每个人要熟悉自己的线路和跑位。老师在楼梯拐角处守护,校领导在操场掐秒表计时。
刚开始,新生们觉得演练好玩儿,嘻嘻哈哈拉着手跑。叶校长发现后,狠狠地批评了我们。后来我发现,叶校长最爱讲安全问题,还请消防队和派出所的叔叔给我们讲安全,搞模拟训练。一说到安全,平时和蔼可亲的他,会变得特别严厉,嗓门也大了许多。这让我们不敢掉以轻心,很快,我们就能在规定时间内跑到操场上了。幸亏有了平时的严格训练,在汶川特大地震中我们成功地逃离了死神。
我们桑枣中学的老师和学生特别亲。叶校长最爱学生,我们也爱他,全校师生就像是一个大家庭。2008年地震后的中秋节,全校的老师没有和家人团聚,而是留在板房教室和学生们一起过节。当晚,叶校长来到我们班,我大胆的请他表演一个节目。全班同学也一起喊,“叶校长,来一个;叶校长,来一个。”叶校长唱了一曲《红军不怕远征难》,唱得特别好听。同学们知道,叶校长是在鼓励我们要不怕困难,做勇敢的孩子!
2010年中考前,叶校长对我们说:“大地震没有把我们教学质量震垮!条件那么艰苦的08、09级学生,都拿了全县第一,我相信你们今年一样也会很棒。”当年,我们果然拿到了桑枣中学第15个全县第一!
今年6月上旬,叶校长病倒了,这个消息很快在同学中传开了。同学们都说他是最牛校长,他应该可以战胜疾病,很牛地挺过去!我们还约好,他出院以后,一起去看他。可是,
援建者心中永远的大哥
赵鹏仁
我是中冶集团华冶公司辽宁分公司副总经理。2009年4月,我来到四川,对口援建桑枣中学。那天,在辽宁援建指挥部办公室,总指挥对我说:“你知道是帮助‘史上最牛校长’盖学校吧,今天你们认识一下。”眼前的叶志平黝黑粗壮,我心想,今后一段时间我要和这个名人合作共事,压力不小,我必须把学校建成精品工程!当时,我一口一个叶校长地称呼他,他却憨厚地说,援建同志是专家,咱们就不要客气了,都以兄弟相称吧。从此,我喊他叶大哥,他叫我兄弟。
重建初期,我和叶大哥多次在规划现场和沙盘前讨论施工方案。每一次他都非常兴奋,滔滔不绝地把积存已久的想法告诉我们。叶大哥说:“我心中的学校是安全牢固、简洁实用、节能环保的学校,我不追求奢华,而是希望教学的大楼牢牢的,门前的道路宽宽的。”
他前后3次设计校园新貌,每一次都在图纸上添加了一些过去想都不敢想的校园设施:运动场、音体美功能用房、实验室、阶梯教室,甚至连食堂厨房都考虑得非常细致。他说:“这是我一生中最期盼的作品。”
按理说,桑枣中学是交钥匙工程,叶大哥等着接收就行了。但他每天都要戴着安全帽,穿着长筒靴,往工地跑好几次。讨论新校园规划的时候,有人提出:学校的操场不用建得太大。叶大哥马上站起来反驳:“那不得行!十三四岁的娃娃爱跑爱跳,凭啥不能把操场建大些?”他在安全细节上想得特别周到:学生宿舍楼、教学楼最高4层;走廊要一眼望穿,不要像迷宫;每个学生的座位距离楼梯不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