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衔接教学研究方案
东青实验学校中小学衔接项目组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工作的连贯性和有效性,帮助学生合理迅速渡过转折期,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全面发展,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二、研究小组成员
项目负责人:张丽玉
研究成员:汤国忠 商骏涛 喻建杏 金建瑛 姚军华 陈亚芳 潘希文
六、七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师
三、研究目标
使九年义务教育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中小学教师的互相听课、专题研讨等活动,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心智结构、教学方法、管理模式等多角度进行了解、延伸、承接,突出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以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
三、研究内容:
1、学科教学衔接。
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开展教学研讨,切实做好“瞻前”与“顾后”工作。六年级教师做好“瞻前”工作,在教学中逐步引入初中的一些方式方法,为学生进入中学课堂做好准备。七年级教师做好“顾后”工作,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小学的方式方法,抓好“过渡期”,逐步深入,让学生能够承受,并保持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中小学教师要相互听课;相应学科的任课教师学习彼此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从而了解彼此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方式,在此基础上,共同探讨衔接过渡期教师教学方式的改良和改善。
2、学习方法衔接。
中小学生因年龄、学习科目、学习任务和压力等诸多不同,学习的方法也有一定差异。初中阶段对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主动合理安排自己学习的要求更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童年晚期,心理发展处在一个从幼稚走向逐步成熟的变动时期,在这个时期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可以使学生一生受益。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是衔接教育的重要课题。
四、研究策略
1、专题研讨活动。定期安排专题研讨活动,先听课后研讨,要求六、七年级相应学科的教师参加,欢迎其他教师参与活动。
2、参与定点调研。当学校对六、七年级某个班进行定点调研时,要求相关人员参与听课,了解日常教学状态。
3、参与相关年级教研活动。所有研究成员参加六、七年级的相关学科的教研活动。
2008.9.
附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衔接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安排:
第8周:七年级语文(胡志英)
第9周:六年级英语(薛皎)
第12周:七年级英语(杨铭)
第13周:六年级语文(蔡凤娟)
第14周:六年级数学(张丽玉)
第15周:七年级数学(梅凤)
注:1、活动召集人:语文:羌文英,数学:梅凤,英语:杨铭。
2、研讨时先由执教者进行说课,后进行交流研讨,并做好记录。教案和说课材料及时交各学科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