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青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教师发展中心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们继续以学校总体办学目标和全人教育理念为指导,坚持以德为先,创新师德教育形式,提升教师师德素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坚持以校为本,把校本研修作为教科研工作的坚实土壤;坚持把教科研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使教科研真正成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生长点,成为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新的支撑点,成为建设生命课堂的重要助推器。
本学期,我们做了如下主要工作:
1.加强师德建设,提升广大教师的师德水平
九月初,开展了“育生命自觉,创最美教育”师德建设月启动仪式暨庆祝教师节大会活动。
组织教师进行常青藤论坛“最美丽的教育故事”,谈自己心中的“美丽”,谈自己对美丽的理解,老师们结合自身实际,就如何做个美丽教师讲了自己的故事和看法,而且还表彰了郑陆镇优秀教师。通过学习先进,让广大教师寻找自身存在的问题,树立教师的责任意识。
老师们还重新学习了《东青实验学校师德师风承诺书》,并庄重地在上面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老师们签下的是自己的名字,更签下了一份沉甸甸责任!
2. 组织开展全校性学习活动,提升学习力
学校为每位教师下发了《最好的教育在哪里》,并要求老师们认真阅读,深入思考,撰写读书心得,不断实践。开学初,组织了读书心得的评比。
3. 组织各种形式的成长营活动,促青年教师成长
(1)培训先行,新教师入职培训
为了让新教师尽早融入学校,尽快进入角色,9月4日下午,我校开展了新教师培训活动。教师发展中心沈芸主任与全体新进教师介绍学校基本情况与办学理念,开展师德师风与教育常规培训,为新教师进行读书引领。商骏涛校长对新教师提出了希望与要求。
(2)“青蓝工程”两牵手,师徒结对共成长
为了促使新教师迅速成长,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9月20日,我校举行了“青蓝工程”启动仪式,十六位教龄在三年内的青年教师与“师傅”进行了青蓝结对。在结对仪式上,签订了青蓝工程协议,对师徒各自的职责与任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定期进行过程性检查考核。
(3)以研促成长,微型课题、区级课题指导
12月,学校邀请各学科专家,对成长营腾飞组王舒萌等17位青年教师申报的微型课题进行了论证与指导,青年教师根据专家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再一次进行了分组论证,并选择其中12项较好的课题申报了区级课题。
(4)组织基本功竞赛,强化基本功
本学期,我校加强了教师教学基本功锤炼。组织了成长营的钢笔字、粉笔字比赛,青蓝工程组进行了“朗读者”比赛,腾飞组组织了即兴演讲比赛。通过比赛,促进了青年教师练习教学基本功的的热情,有效提升了教师学科素养。
4.教研一体,改善教学行为,构建生命课堂
(1)通过学校主课题的研究推进,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
学期初,中心组织召开学校主课题江苏省“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构建生命课堂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期初推进会。会上布置了本学期课题研究的计划,明确了工作重点。
(2)进一步推进校级微型课题研究,加强对各区级及以上课题管理。
12月份,青年教师成长营营员开展了新一轮的微型课题指导、申报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区级课题申报工作。(上文已阐述,在此不再赘述)。殷彩萍的《初中英语文本深度阅读的指导研究》和陆荷芳《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批注式阅读的研究》的课题在12月顺利结题。
(3)根据天宁区课题管理制度,完善区级以上课题网络管理制度。12月对本校区级以上课题进行了网页自查,并通报了检查情况。
(5)提升教师撰写教学随笔和论文、案例的数量与质量。
每月随笔撰写要求主题集中,提倡写主题式反思,并与自己的微型课题或教研组课题研究相结合。坚持每月一评,公开评比过程与结果。
本学期中心继续组织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特别是教海探航、师陶杯、青语会(小学)、市中小学体育等论文竞赛,积极组织发动骨干教师参赛,做好论文电子稿的收集工作。
4. 做好互联网+项目的领衔校结题工作
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范式研究项目工作会议
师德建设月启动仪式暨庆祝教师节大会
9.20青蓝工程结对仪式
完成市、区五级梯队教师申报工作
10.22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范式成果发布协调会
11.1《最好的教育在哪里》读书分享暨常青藤青年教师成长营活动
教师资格注册
随笔
十一周 青语会(小学)论文评选
12月 微型课题专家论证与指导
王舒萌、赵玉平、潘霖、蒋琴、张刘越、卢申辉、管丽辉、汤佩佩、许文娟、马小飞、钱鑫、周琴、张丽花及教研组长梅英媛、黄华、陈燕、张平、刘依依、王晔、陈雅丽、王煜洁及教研组长殷玲燕
12.8天宁区在研课题网页抽查
★微课题开题论证 完成微型课题方案修改
12.14天宁区教科研课题结题活动
常州市中小学体育论文评比活动
12.22 天宁区教育信息化年会暨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范式成果报告会
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范式现场教学观摩活动
区级课题申报
课题论证、学时录入
区年度创新成果奖材料准备
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