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无痕
东青实验学校 五(4) 谢文轩
“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他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他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 ——题记
晚上,我们一家人如约而至地坐在电脑前观看“2015感动中国”。今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有带领科研团队实现氢弹研究突破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于敏;有放弃安逸生活坚持在贵州山区义务支教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孙丽娜夫妇;有背井离乡、为南水北调做出巨大奉献的基层干部赵久富……在这些人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默默捐款20余年从不留真名,成为一座城市精神坐标的普通市民——张纪清。
1987年,江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用于敬老院建设的捐款,捐款人署名“炎黄”,1000元的捐款金额几近于当时一个人一年的工资。此后27年间,贫困学生、希望小学、敬老院、地震灾区都陆续收到了署名“炎黄”的捐款。“炎黄”到底是谁呢?当人们在大街上举着寻找“炎黄”的牌子,当“炎黄”渐渐成为江阴的慈善符号,当代表爱心的“炎黄陈列馆”落成,“炎黄”本人却千呼万唤不出来。直到2014年11月,有位叫张纪清的老人在邮局汇款时突然晕倒,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炎黄”!张纪清出生贫苦,改革开放后成了镇上首个万元户,手里有了些钱他就开始捐款。之后,他又干回了老本行会计,拿的是死工资,可是捐款却没有中断。张纪清在家里明确表态,钱会用到别人最需要的地方,子女的钱自己去挣。现在张纪清每月只有500多元的收入,当教师的老伴还有些退休金,两口子一直生活俭朴,现在还住着过去的老房子,但是捐款依旧不断。
张纪清坦言署名“炎黄”是不想让被帮助的人有负担,他说“我们做一点点小事情,就不能以恩人自居”。张纪清就是“炎黄”,这个秘密只有他的妻子知道,并一直支持着他。这份坚持27年的凡人善举成就了大爱,在这个冬天带给很多人温暖。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落下了帷幕。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震撼。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敲击着我们心灵最深和最柔软处,发出动人的感动之声。是啊,在我们身边,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正是有了这些感动,我们的生活才显得那么的和谐美好。让我们永远心存这份感动,并将这份感动化为切身的行动,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学会关爱他人,奉献社会。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传递感动,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