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教学随笔>>文章阅读
欲抱琵琶半遮面——浅谈一堂语文课的感悟
发布时间:2008-04-2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胡志英

             欲抱琵琶半遮面

                   ——浅谈一堂语文课的感悟

我在教泰格特的小说《窗》时,我先不叫学生打开课本,而是先发下去我事先印好的泰格特的小说《窗》。不过,我作了技术处理,把小说最后一段掐掉了。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后,我让学生进行“想象读”——添加背景:

师:同学们,小说在不靠窗的病人最终搬到了靠窗的床上戛然而止,窗外到底是怎样一番景色呢我们不得而知 ,现在请你发挥想象力,接着写一段情节,看谁写得最有创意,而又切合小说的中心意思?

(所有同学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写下来的答案更是丰富多彩。)

生一:窗外是一片一望无际的麦田,正翻卷着“绿浪”;

生二:窗外有碧绿的草地,公园里散步的行人、玩耍的孩童,窗外有平静的湖水,水里还有几只嬉戏的鸳鸯。

生三:窗外有年轻而高大的树木,争妍斗艳的花朵。在花朵从中飞舞着蝴蝶。

生四:窗外白发苍苍的老人携手散步,秋风中眼演绎着“最美不过夕阳红”;

生五:窗外稚嫩的孩子牵着蝴蝶般的风筝在奔跑,风筝在分中摇曳,飘得很远很远。

生六:窗外其实是一堆乱坟茔!……

……

师:大家的想象力真的很丰富。那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看看作家给小说写了怎样的一个结局。

(同学们迫不及待的打开书,迅速的查看最后一小节。几乎同时发出了“啊”的惊叹声。)

1:我看了小说的结尾不得不为作者拍案叫绝“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

感悟:我真不敢相信同学们的想象有如此的神奇和有张力,更让我欣慰的是,同学们通过“想象读”——添加背景的阅读方法,对泰格特的小说《窗》的内涵感悟能力比我预想中要强得多,同学们对小说的主题的把握能力也比我预想中要强得多。

中学语文课文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名篇,这些作品都包含着作家独特的人生经验、情感体验和思想方式,呈现了作家鲜明的个人风格,独特的创造力,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学生提供了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而且,作品中常常藏匿着许许多多的作家有意或无意留下的,没有写明的意蕴空间——“空白”,有待读者去发现,去填补和阐释。而这些“空白”的填补正是读者阅读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动力之一,它能驱遣读者的想象,激活读者的思维,从而建立起与作品和作者沟通的桥梁,使读者对作品的意义达到个性鲜明的深刻理解。

在这样的探究性阅读中,学生对“空白”带有个性色彩的填补,是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从学生的“补白”中,可以看出他们迸射出来的想象的火花,同时探究的能力又一次得到了提高。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