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教学随笔>>文章阅读
启示
发布时间:2008-01-1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梅凤

启示

梅凤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与以往的数学教学相比较,其中一个明显的不同是它强调了“数学活动”,在教材的每一章后都安排了一个“数学活动”。我对于这些“数学活动”的理解就是:新教材为了显示出“新意”,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或是体现与生活的联系,故意安排了这些活动。可我总觉得这些数学活动就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所以在“数学活动”的教学时我就显得无所适从,不讲吧又怕考试会考到(不管有无价值,就算为了使我们这些一线的教师重视“数学活动”的教学,出卷者肯定会挖空心思地考我们),讲吧又觉得没啥可讲得,教材上是安排一课时,但如果你按照书上的讲,十分钟基本就能解决了。如何上好这些“数学活动”课呢?

有幸在20071221日听了国家级新课程培训专家——董正理老师主讲的《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技能》一课,董老师在讲到活动设计和组织时,他刚好例举了自己在上《九上》74页的数学活动——画画 算算的教学。他首先谈了自己的设计思考:这是《二次根式》这一章学完后紧接着安排的活动,如何将活动与这一章的内容贯穿起来呢?联系后面的知识,这一活动又可以上升到这样的高度呢?思考后,董老师就设计了如下5个问题,由这5个问题贯穿了这一堂课。问题1、你能说出这些线段的长吗?2、说出以A为一个端点的对角线条数,你是怎样数的?3、以根号5、根号5、根号10为边长的三角形是什么形状,并用方格纸说明理由。4、比较2*根号53*根号2的大小。5、推广到一般。

同样是一节《画画 算算》的数学活动课,但董老师居然可以上成这样,不仅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已有的勾股定理知识和无理数概念,还能够将“数”与“形”统一起来,最后更是推广到一般化。我们的水平当然不能与董老师相提并论,但我们最起码可以做到的是在思想上真正重视这些“数学活动课”,并在上课前多想一下:这节活动课安排在这有何意图?如何将活动与这一章的内容贯穿起来?联系后面的知识,这一活动又可以上升到这样的高度呢?

我们平时的备课、上课若不再停留在“画画”、“ 算算”的档次,而是能上升到“想想”的层次,我们的教学水平一定能再上一个台阶!这就是此次培训给我的启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