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教学随笔>>文章阅读
开启写作之门
发布时间:2008-01-1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杨铭

开启写作之门

                       ——8.31   24

                                                

 

开学初,我前往24中参加初三英语教师会议,会上,教研员刘老师给我们分析了 2007年中考试卷。通过分析,我发现中考试卷最容易看出水平的是书面表达部分。回来后,我重新审视了我们的作文教学模式,怎样才能把开启作文之门的钥匙交给学生?

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对初中生进行书面表达训练和测试主要着重于引导式作文,而非命题作文。命题作文是根据所给的作文题目,自己审题,构思,进行写作。而引导式作文则是根据所提供的具体情节和要点写作,也就是说书面表达实际上是一种控制性作文,并不是自由写作,不能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通常对学生有三方面的限定:一是时间和词数的限定;二是情景内容的限定;三是文章所用的体裁格式有所限定。尽管书面表达是一种控制性写作,对学生的写作要求也有所限定,但由于它所涉及的英语知识匀限定在初中阶段所掌握的语言知识范围内,相对而言它在一定程度上反而降低了学生写作的难度。

写作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中、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而言,英语作文是训练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检测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手段之一。在中考英语试卷中,书面表达题分值由最初的8分,升至10分,再到目前的15分,约占总分的8%,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我国现行的《初中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初中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交际能力。” 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内涵,实质上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也就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的“Four skills”。根据认知理论,听、读为信息输入过程,说、写是教学对象将输入的信息内化后的输出活动。可以说,说与写的能力是检验四项技能掌握情况的标尺。然而,每当提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人们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又由于各级教学大纲都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强调“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很多学生甚至部分教师对写的能力不甚重视。

在英语教学中,强调听、说能力和着重培养阅读能力都是正确的,但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排在末尾的“写”对其它几项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学要扭转培养会读不会说的“英语哑巴”局面,也要避免培养出能听懂、读懂一点,会说几句却不会写的“英语文盲”,因为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对书面表达的质与量的要求均远远超过口头表达。英语专家丁往道先生曾经说过:“‘写’在学英语的过程中有其特别重要和不可代替的作用”。不久前,国内学者王初明等通过实验提出的“以写促学”这一理论在英语教学界也引起了不小的反响。王先生认为:英语水平的高低通常看听、说、读、写技能的掌握程度,四种技能的学习相互联系,读得好不一定写得好,但要写好必须读得懂,读得多,甚至还要听得多,以增强语感。我国学英语的客观环境是缺少听说的机会,但不乏充分的读写条件。

另外,要重视“写”的技能培养,更突出“学生主体”这一课改理念。无论是入门阶段的单词拼写,还是发展提高阶段的句、段、篇等的写作训练,与“用英语说”相比“用英语写”更可能达到100%的学生参与面,而且能让学生避免因担心说得不流利而可能产生的焦虑感和自卑感。从明确要求到谋篇布局,从拟写提纲到初稿完成,都可以做到人人参予,人人训练。作文完成后开展的互批,组评或是全班的范文讲评,以及语言表达中涉及的中西文化差异的讲解等,都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无形中以“写”促进了英语教学中其他技能的培养。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