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教学随笔>>文章阅读
陈丽君评优活动反思
发布时间:2007-12-2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陈丽君

跨过的距离是一样的

陈丽君

    33岁,正是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时候,知识加上一点经验,储备加上一点智慧,精力加上一点激情,我感觉在教育事业找到了一点自信。学校也给予我多次出去“青年教师评优课”的机会,但机会只垂青于珍惜机会的人,我往往在说课这一环节就卡壳了,但安于现状的我总在井底自我陶醉着我看到的那片天。

    本学期教务处从“说课”入手,请专家来讲座,让教师出去学习,在沸沸扬扬的活动中,我被学习的洪流冲击着,但我始终进不了学习的角色,在忙忙碌碌的教学中为自己找到百般的理由。然而,学校要举行“青年教师评优课系列一说课”的消息一公布,我的心不由得“嘭嘭”直跳,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想想自己在学校好歹是个教研组长,常常对青年教师提要求,却降低了对自己的标准,更对不起的是领导对我的器重。我不能飞,但我可以日夜兼程呀,我连夜加工,找资料、学课程标准,翻教学专著,但真实应了一句“临时抱佛脚,越抱越蹩脚”,走进“考场”前,惴惴不安——心中没底。

拿到“试题”,心中不由窃喜,熟悉!适应!曾开过公开课,教学流程的设计我一气呵成。可是,面对这设计,要写出设计的理由,确定重难点的依据时,我脑中一片迷惘,似乎教参上是这么写自己就这么写,慌乱中不得不结合单元要求、分析学情确定理由,但在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时,又是不知所云,就凭借自己的一点点平时写论文的“只言片语”胡乱拼凑,真正感受到什么叫“力不从心”、“书到用时方恨少”。

上课前,借鉴了网上的课件,稍加修改。走进课堂,自信满满,但课前由于过度衔接我没有细细推敲,导致教学板块虽清晰,但过度不太自然,这当然就是我轻敌的缘故。更为懊恼的是我一直提醒他人要关注的细节也忘了:使用多媒体但不可冷落板书。一节课下来,我汗水涔涔。

不由想起曾经看过的一个故事:传说,唐太宗贞观年间,长安城西的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马在外面拉东西,驴在屋里推磨。贞观三年,这匹马被玄奘法师选中,出发经西域前往印度取经。17年后,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它重到磨坊会见驴子。老马谈起这次旅途的经历,驴子惊叹道:“你有多么丰富的见闻呀?那么遥远的道路,我连想都不敢想。”老马说:“其实,我们跨过的距离是一样的,当我向西域前进的时候,你一步也没有停。不同的是,我同玄奘法师有一个遥远的目标,所以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

其实,芸芸众生中,原本相近的一群人,为何成就却有天壤之别呢?就像那匹老马与那头驴子,当老马向西天前进时,驴子只是围着磨盘打转。我又何尝不是那只驴呢?没有目标,安于现状,当然就看不到精彩的世界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