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是现代著名散文家吴伯萧写的一篇精美的游记。通篇读来,文笔流畅,朴实中不失雅致,时不时闻到一股暗香浮动。
其一:在作者随行刚刚踏进三味书屋时,一股纯净疏淡的香味便钻进游人的鼻中,令人为之一震,这股幽香是那么的沁人心脾,令人顿觉神清气爽。而具有探究精神的作者再三思忖,疑是金桂花香,疑是幽兰吐香,更疑是三味书屋之书卷香,但终究未有准确的解释。
其二:课文在介绍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后,又想起了鲁迅文中曾经提起过的三味书屋,且清楚地记得其屋后后园中的腊梅,才顿悟香味之来源,这儿既呼应了前文的清香,又引起下文对梅花重笔浓彩的描摹。
其三:在课文的第三部分,作者直接描画腊梅的形态美,一说其花儿“白里透黄”、“黄里透绿”的素雅之美,,又说其花瓣的“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的质感美,更有意思的是作者还由赏梅想到梅花冰清玉洁的品格。由此,梅花的品格之美也溢于言表。
作者花这么多的笔墨写梅花肯定是别有一番用意的。因此,教者要紧扣这些细节,嚼出味来,亦即引领学生在赏梅时巧悟梅花的“暗香涌动”。
感悟之一:在游人还没见到梅花时,腊梅花就悄悄地把香味送至人们心田,让人心旷神怡。字里行间透露出腊梅那默默奉献、不炫耀的品质。
感悟之二:作为二十四番花信风之一的梅花风,在春寒料峭时刻凌寒独自开,有着那份不畏严寒的崇高品质,这更暗示人们,要像梅花般不畏学习、生活中的艰难险阻。
感悟之三:在瑟瑟寒风中开放的梅花,虽没有和风细雨的滋润,仍润泽透明,因为其本质就是冰清玉洁的呀!
这几点感悟聚焦成一点,那就是透过对“东风第一枝”梅花形态、品质的刻画,反映了
细嚼这篇文章,唇齿间乃至心灵深处仍有着那一抹暗香在悄悄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