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能够激活高效课堂,表现在对课前准备的优化。
优化一:“学案”本身的一大特点就是可以把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事先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得学生的预习更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从这一层面上来说,“学案”是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一盏明灯。
优化二:由于学生对新课学习的目的性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课前作好了充分的预习,所以在课堂上,当自己在预习中的思考得到肯定或只要老师稍加点拨,就可以轻松地攻克在预习中遇到的困难时,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对自我肯定的满足感,学习积极性也会因此而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也为打造和谐而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打下了铺垫。
那么如何在“学案”中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呢?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按照老师的问题提示来进行预习。如:《岳阳楼记》课前预习
一、填空
(1)《岳阳楼记》作者 ,字希文,宋朝 家、 家。
(2)《岳阳楼记》是历代名篇,文章以凝练优美的语言劝勉友人学习古仁人的“ ”的高尚情操,并抒发了“ ”的远大政治抱负。
二、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岸芷( ) 谪守( ) 霪雨( ) 嗟夫( ) 霏霏( )
冥冥( ) 岸芷汀兰( ) 浩浩汤汤( ) 宠辱偕忘( )
三、解释下列加粗字的含义
薄暮冥冥 然则北通巫峡 春和景明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增其旧制 而或长烟一空 百废具兴 属予作文以记之
四、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是进亦忧,退亦忧。
学生完成“学案”课前预习部分,即通过课前预习的形式,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地关注课文的重难点与关键所在,使教与学都有的放矢,更直接地实现了先学后教,能较好地以问题为主轴启发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思维、发问、探索,减少学生分神机会,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由此可见,在“学案”中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在高效课堂的构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