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教学随笔>>文章阅读
“预设生成”与“直接生成”
发布时间:2012-04-0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黄健
预设与生成本是相辅相成,一直以来科学的预设能有效的生成,但我认为有的“预设生成”还不如“直接生成”。
在这次的实心球课上,技术教学动作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关于出手角度的问题,对于器械的出手角度,一般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在练习的后期阶段,我通过学生自我发现自己的出手角度向下偏低,然后引出了男生女生分别投掷超过一定高度的橡皮筋,目的是用来提高学生的出手角度。在练习几次之后,逐步提高橡皮筋的高度,使其达到了合适的高度。在练习的过程中,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出手角度也得到了一定提高,学生对于动作的理解也有了加深。在课后反思的时候,有的老师提出异议,他们认为橡皮筋是可以刚开始就挂在场地上的,也就是要减少了一个预设的过程,进行直接生成。在下一节课的时候,我尝试进行了直接生成的模式,我发现课堂的效果也比较好。刚开始就将橡皮筋设置在场地上时,学生的第一次投掷的出手角度就达到了合适的角度,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学生每一次练习的出手角度都达到了合适,老师加以合适的引导,学生的出手角度的概念就很清晰,不需要预设,直接生成的效果也很好。
    因此,不一定要采取预设生成,有的时候“直接生成”也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