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跨出一步”
东青实验学校 蔡凤娟
最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说课比赛,侥幸在同行中胜出,于12月8日又再次参加了学校举办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如今虽已事过境迁,却仍有许多感慨在心中。
这次课堂教学比赛(小学语文组)的内容是《跨出一步》。文章主要写了“我”与好友在一次山林中游玩时,由于贪恋景色而迷路,天色又黑了。朋友俩在黑暗中艰难前行,顺着山脊以为走到了绝路,于是在山脊上坐了一夜,第二天才发现,两人只是坐在一块离地面不高的岩石上,脚下是一片草地,旁边是一条大路。作者以此告诉我们别“总以为”处在深渊的边缘,只要勇敢地跨出一步,前面就是平坦的大道。
这篇文章是课外的文章,篇幅比较长,没有任何上课资料可以参考的,连教学目的也要自己来确定,这对上课老师来说,困难确实比较大,但也是一次很好的挑战与锻炼。当我拿到文章时,就被长长的篇幅给吓了一跳。再读读文章,感觉挺深奥,再上网搜索一下资料,竟然没有只字片语的提示,这无非是粉碎了我有所依赖的梦想,我一直问自己,怎么办?怎么办?我似乎就是文中的主人翁,似乎也走到了绝路,可是我不能坐等一夜,我必须勇敢地跨出一步,我想我会平安走到“大路”。
于是,我坐下来静下心,好好钻研一下教材,首先理清教材脉络,吃透教材的中心,确定教学目标,然后反思一下写事一类文章该怎样设计教学程序。到7日下午3:00过后,我才开始动笔备课,大概5:00左右已经备好一个全过程,但看看卷面,涂涂改改,潦潦草草,连自己也看不清,于是又花了一个多小时打印成电子文稿。到7:00多时再开始制作多媒体课件,到10:30分基本结束。这就是我备课的艰难过程,也是我备受煎熬的一个过程,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当时那种“山穷水尽疑无路”的郁闷。
参加这次比赛(小学语文组)的全校有四个人,我学习了沈春法主任的教案(由于他第一个上课,我准备着第二个上课,没听他的课。)他能循循善诱,带着学生一起走进故事,揭示文章的中心,这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给了学生更多畅想的空间,体现了男教师特有的风格;我听了汪海英组长的课,她温柔亲切,课堂中组织学生自主探究,给了学生很多畅谈感受、启发的机会,这也是我值得学习的;我还听了
说了这么多别人的课,再来说说我自己相形见拙的课吧。这堂课中,自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1、给学生提供了小标题,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理清了故事的条理。因为文章比较长,故事条理也不太清楚,让学生自己理清故事条理,难度比较大,而且也费时间。于是我设计了四个小标题:⑴、争着带路,⑵、走道绝路,⑶、坐等一夜,⑷、惊叹路宽。这四个小标题体现了故事的线索,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台阶,更给自己的教学争取了时间,让我后面的教学有了清楚的条理。
2、为学生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情境,让学生进入故事的情境中,走进人物的内心。在教学过程中,我在组织学生学习“坐等一夜”这部分内容时,给学生创设了黑夜的情境,然后让学生耳听着风声、雨声、豺狼虎豹等各种野兽的声音,走进人物此时极度恐惧的内心,去感受人物的饥寒交迫,去体会他们的寂寥。再到天明时,给学生创设了黎明中青草地的情境,让学生再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地体会人物内心的郁闷、后悔。
3、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学习,并且重视感情朗读。在学习“艰难前行到绝路”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自主地抓住关键词、短语去体会人物行走的艰难,教师相机出示这些重点词、句,再通过有感情的对话朗读,将内心绝望、恐惧、焦急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多次通过感情朗读,读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自夸自擂了一番,还真有点惭愧,因为在这堂课中,还存在不少缺点遗憾:
1、教学时间的把握还很不到位,这堂课我整整拖了8分钟,也就是说,教学的结构还不够严紧,教学的节奏还把握不到位,教学内容的选取还有待探究,教师讲的内容还是太多了。
2、发散的还不够多。从脚下的“路”,过渡到人生之“路”,学生还有很多想法要表达,可是,由于时间原因,未能让学生充分地说出来,收尾太粗略了,导致中心挖掘的深度还不够,升华的高度也不够。
3、尽管拖课时间比较长,我仍然觉得教学过程比较粗略,没有能细细地咀嚼与品位其中的字、词、句及标点符号深刻的内涵,所以,整个教学过程比较粗糙,仅仅是抓了故事的一条主线,这是很不够的。
一堂课下来,有得有失,重要的是,学生懂得了在困境面前,不要恐惧,不要绝望,路就在脚下,要勇敢地“跨出一步”!对于我而言,又得到了一次锻炼与学习。我不去想比赛的结果如何,我在乎的是在这次严峻的考验面前,我能勇敢地“跨出一步”,然后慨叹“柳暗花明又一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