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学生自进入初中学习阶段以来,经过我的观察和在期中考试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我发现,他们在学习方法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期中考试以后,我在课上有意加大了对学生“圈、点、勾、划”的指导。为了使学生能够尽快掌握“圈、点、勾、划”使用方式,我找了一本新的教科书,先在书上做了标记,然后利用实物投影仪,将我在书上怎样做标记的样式展示给他们看,先让学生照着我的样子,在书上做标记,并向他们解释什么地方应该“圈、点”,什么位置应该“勾、划”。“圈、点、勾、划”各代表什么意思。
为了激发学生养成自行进行“圈、点、勾、划”的习惯,我在以后的课堂巡视中发现做得好的学生,就大力予以表扬,并当即把书展示给其他同学看,以此来提高学生“圈、点、勾、划”热情和水平。由于每个人的接受能力不同,悟性有差异,有些同学的在进行“圈、点、勾、划”时,可能做得不到位。我先肯定其有价值的积极一面,帮助他改进问题,提高水平,不一味批评,防止挫伤其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留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并逐步让基础比较好的学生用自己的符号语言进行“圈、点、勾、划”。我还改变了一味满堂讲或满堂问,不让紧张的学习节奏把学生指挥得一刻不停;在学生思维受阻、产生疑惑时,我还要给学生一些点拨、提示,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让学生树立起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和进行“圈、点、勾、划”的自信心。
“圈、点、勾、划”,看似不起眼的学习习惯,但是要学生在课堂上养成这一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老师进行不断强化,才能够实现。学生通过“圈、点、勾、划”,能够在书本上留下学习的痕迹,他们才可能产生自己的思考、感悟,从而不会使思想仅仅停留于文字的表面。因此,小“勾划”的习惯,能够写就学生学习人生的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