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中更新自我
——省级教师网络培训学习心得
武进区东青实验学校 赵静芬
金秋十月,秋风送爽,我和武进区的两百多位教师相聚在武进教师进修学校,参加武进区省级教师网络培训开班典礼。从那天起,我重新开始做一名学生,真正地静下心来,为学生、为自己学一些有用的东西。虽然,白天的工作非常繁忙,但是一回到家,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打开网站,开始学习。深夜,等年幼的女儿熟睡,我静静地倾听着专家的讲座,汲取着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每看完一段或听完一个篇章,我觉得自己如同竹子般又拔高了一节。随后,在课程讨论区进行着交流,与各位一线教师交流大家对教育教学问题的看法,畅所欲言,相互提升。
本次我们小学语文班的培训内容共有四大模块:模块一 新课程教学理念提升;模块二 教学实践能力提升;模块三 教学研究能力提升;模块四 人文素养提升。每一个模块带给我全新的教学理念,从实践经验上指导我推进教育教学工作。总结下来,感受比较深的有以下几点:
1、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提升人文素养
在学习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素质教育呼唤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教师人文素养是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前提。教师的人文素养如何,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目标、动机和效果,特别是决定着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
平时,我们常说:亲其师,而信其道。这也是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人文素养。我常常认为上了十几年班的自己从师德上来讲做得无愧于心,可是,通过这次学习,我感受到了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和其真正的内涵。为了学生、为了自己,我在今后的日子里,将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2、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构建活力课堂与有效教学
活力课堂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系统整体,蕴藏着复杂多变的结构、情境与互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取向,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强调课堂互动,关注课堂中愉快和谐的群体生活和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人。
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教学?从讲座中,我理解到它有如下几点特征:有效教学视学生的发展为最大利益;有效教学的着眼点是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核心位置;有效教学的关注点是学生的整体发展;有效教学的着力点是课堂教学实践理性的回归。
无论是活力课堂还是有效教学,都让我认识到,一堂好课,应该以“学”为中心,而不是“教”为中心。这也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取向:从关注“教的活动”转向“学的活动”。
有时,教师花了较多的精力设计教案、课件,引进了许多学习资源,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可是,在课堂上,教师不停地解说着课件上的资源,说得几乎口干舌燥。在引导学生交流的时候,往往只有少数几位同学发言,而且发言也是只字片语。一堂课下来,感觉教师上课上得好累,学生听得很辛苦。综观这样的课堂,学生“学”的活动甚少,教师“教”得太多。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在课堂上得到落实,就谈不上什么发展了。所以说,要上得一堂好课,首先我们教师的观念要转变。一堂好课应该=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
3、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正确解读和处理教材
怎样对教材进行解读与处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缺乏这方面知识的指导,有时也很苦恼。这次通过聆听专家的讲座,我明白了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和作者对话,把准教材核心主旨;和文本对话,用语文的眼光欣赏教材(推敲字词,积淀语感;揣摩句段,学习谋篇;读厚课文,迁移表达;换位设疑,关注语言;)和编者对话,把握教学意图(通览全册教材,对教材作整体性、结构化解读;读懂课后练习中渗透的训练点,更好地落实教材承载的语文学习任务;)
教材解读后,应该有所取舍,确定适切的教学内容;因文而异,巧用“用教材教”的策略。
“用教材教”首先要用足教材,发挥教材的最大功效;其次,要用好教材,防止“用教材教”的种种误区,在解读和处理教材时,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多想一想,我这样处理设计,能不能很好地达成目标,学生可以得到什么?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法让学生受益更多;再次,要用活教材,树立大语文教学观,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加强课内外练习,从教学实际出发去用活、创新和超越文本,讲求有序、适度、高效,在主次分明、互为补充中,更好地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手捧一本语文书,在办公室我们平行班的教师常会这样一句话:这篇课文你打算怎样教?常常谈到的是课文渗透的写作方法和课文的内容及思想意义。这使我们常常在“教教材”的周围打转。通过学习,我感受到今后必须用足教材,多想一想,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学生得到些什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不能正确地解读和处理教材,那学生如何得益于课堂呢?对此,我感受到任重而道远。
这些天的学习,让我对小语课堂、对语文教师有了新的认识,对自己有了新的发展要求。语文教师,不能简单地复制自己,我们应该加入一线研究者的行列,不断更新自己。再次感谢省教育厅及各级教育部门给我这样的一线语文教师这么好的培训机会,也感谢班级辅导员和管理员在培训过程中对我的指导和帮助。我将把学习所得不断运用到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