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灵与文本对话
教学片段:
师:谁来把文章的第二部分读读?读了这部分内容,在你们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哪些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徐悲鸿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在不停地画画。
生:我看到徐悲鸿在博物馆里画呀,画呀,画了整整一天。
生:我看到他一刻不停地挥毫作画,手酸了,他就甩一甩,眼累了,他就使劲揉一揉,继续再画。
生:我看到他在博物馆认真地临摹,旁边的画纸越堆越高。
师:同学们读书读到了心里,能从简单的文字中读出生动的画面,有临摹的专注,有绘画中得片刻休息,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徐悲鸿学画的刻苦。那读读第6自然段,你的脑海中还有其他的情景吗?
生:我看到徐悲鸿在小阁楼里画画,画得高兴时,一站起来,头撞到了低矮的屋顶。他揉揉疼痛的头顶,笑了起来。
生:我看到他一边画画,一边啃面包。
生:我看到他走过小吃店,他想买些吃的,可摸摸口袋里很少的钱,他又走了,去买绘画用品。
生:我看到长期吃不到有营养的食物,徐悲鸿变瘦了。
师:同学们体会得真不错,既感受到了徐悲鸿学画的刻苦,又体会到了生活的清苦。看来,成功是来之不易的,用文中的一句话叫做“功夫不负有心人。”
教学反思:
第二部分的教学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应该引领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反复品读,挖掘语言中蕴藏的深刻内涵,让学生体会真正的中国人的风采。这段话的教学光读文字谈体会,学生可能感受不会深刻。我想能从静止的文字中发挥想象,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在头脑中展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这样,学生用心品味,用心体验,用心灵与文本对话。就能深刻体会到徐悲鸿铮铮铁骨的形象。认识了真正的国人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