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面积”
王燕侠
我的教法: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我先引导学生复习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引入新课。接着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想办法拼成以前学过的图形。几分钟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发现。几乎都是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高相当于梯形的高,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杂志上的教法:先让学生说说对梯形有了哪些了解,之后再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梯形(一个或两个完全一样的。通过折一折、剪剪、拼拼后能发现什么,学生操作后交流发现:
生1:梯形能分成两个三角形
生2:梯形能分成以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3“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沿着相等的边拼在一起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4:把梯形上下对折,沿着折痕剪开,也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教师及时表扬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然后启发学生还想研究梯形的哪些问题。当学生说出想研究梯形的面积时,教师又让学生交流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初步设想,学生在交流时提出了丰富的富有创意的想法。
反思:我的课堂中学生交流的很顺利,很清楚地说出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而且符合书上的教学流程,但这种交流有点像是在教师的牵制下“奉命行事”。学生没有时间没有机会作深入的思考。犹如是线上的木偶,一切都能在教师的操作之中。而杂志上的教法学生有机会从多种角度研究梯形的特点。通过交流,学生不但经历了知识的探究过程,即“发现问题——提出设想——验证设想——解决问题”,而且领悟了“转化”这一重要的思想方法。但这一方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教师只是组织引导者,要求教师必须调控课堂,既要大胆放手又要驾驭课堂。课堂上少了知识的灌输,多了思想的熏陶。也许这就是我明天的课堂,我也将为“形散神聚”的课堂明天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