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教学随笔>>文章阅读
弹性的教学设计,促进动态生成
发布时间:2011-06-2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黄华
 

新课改把课程视为“知识与人对话的可能情境”,把教学设计看作预备性地创造这种情境的过程。弹性的教学设计既是教师建设动态生成资源的策略之一,又是教师获得资源建设能力的途径之一。教学必须有预设,同时又要看到学生是有差异的,课堂是动态变化的,所以预设又必须是开放的,教师可以随时调整。预设的是一个框架,是一个目标,它有一定的弹性。

案例:

6BUnit 7 A letter to a penfriend的教学进展:在大家讨论操练各种与别人联系交流方式及其所需时,班上的陆同学提出了QQ的交流方式。(后来了解到原来他还是我们六5QQ群的群主)其实,我在教学设计时,已经想到了这一点,因为网络时代下,六年级学生用QQ联系已经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而且有时他们也和我这样交流。所以我对这一环节在课前进行了弹性的教学设计,考虑了这一回答出现的可能性,并预留了师生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可以有充分的探究、交流的时间,学生思绪飞扬,兴趣盎然。我顺着学生的回答,启发他们进一步交流:通常什么时候交流,交流些什么,还跟他们谈了谈网络时代发展的过程。但没有一直就这样下去,而是提问:在这样信息交流日益便捷和迅速的时代,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对学生进行绿色上网的教育。最后,还引导学生小结今天所谈到的几种联系方式各自的优缺点,如何合理选择。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有师生高涨的热情,真挚的对话,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还有德育的渗透。新的信息和资源的生成,依赖于弹性预设对学生学习状况的预设,是开放的,又有一定的弹性,可以随时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教师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更关注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人的因素和最重要的目标——人的发展。

因此,只有弹性的教学设计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在预设时不妨开放一些,为课堂生成留下足够的空间。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在教学过程的旁边增加一栏——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应对策略,或者可以设计几个活动的板块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穿插、变化。如:在教牛津小学英语6B The Seasons 时,我是由谈论当天当地的天气导入全课的,引出其他城市的天气,学习不同天气的说法。但是上课那天的天气是不能确定的,哪怕是到上课前一天的晚上。而当地天气情况又将直接影响后面其他天气名词呈现的顺序。所以我的做法是把课件复制了三份,分别改动为:当天是晴、阴、雨三种情况,后面几个城市的天气的呈现也相应改变。结果上课当天,早上是晴天,上课开始又变成了阴天。好在有几套方案,教学的顺利进行得到了保障。

在弹性预设的支撑下,教师就可以本着开放的心态,不断进行反思中重要的一种——教学中反思,针对课堂实施中出现的与一种预设有落差的地方,及时思考,调整教学,敢于否定,善于重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