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看应试
——本班语文毕业卷分析
汪海英
典型错例及情况分析
积累运用部分:1、看拼音,写词语中“灌溉”一词有四名学生将“灌”写成了上下结构。这个词语在平时的教学中已经反复强调过了,但学生还是要错。可见平时的字词教学要扎实,更要有新意,让孩子入心,而不是强记。2、“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换个说法,意思不变)此题错误率高,主要原因有:题目要求不是很清楚;由于是双重否定句改陈述句,难度大,学生不易掌握。可见,对于思维的精确性训练也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责任。3、不能准确表达《如梦令》中词人表达的思想感情。4、对于文学常识:四大名著及其作者有相互混淆的现象。
阅读感悟部分:课内文章的阅读中福楼拜给莫泊桑讲了提高写作水平的四个要点,学生的答案有重复现象。课外短文阅读中1、选择正确的读音:“忍俊不禁”的“禁”和“伫立”的“伫”,错误率较高。2、联系上下文理解“沉淀”和“伶仃”,学生的理解能力不高。3、阅读短文填入关联词语错误也较多,主要是没有仔细去读文。4、学生的语感比较模糊,分析能力也不强。如何让学生读到文章的内核,还是本人教学的一个大问题。
本次习作表达的目的是让学生写“快乐”的事,是比较常见的叙事文,所以大部分学生写得比较清晰,有明确的中心。主要存在的问题是:1、部分学生选材不够新颖,主题不够鲜明;2、对事件的描述缺乏具体生动的手法;3、对“快乐”的理解只是浮于表面,缺少一定的深度。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巧妙表达中心是需要引起教师重视的问题。大部分学生的文章能紧扣重点,连贯清晰的表达,还有部分同学关注到了环境描写,力图使文章耐读。但仍有多位学生没有能细腻地描写细节,特别是动作细节和心理描写比较匮乏。
对教学工作的思考及改进教学的措施:
综看整张试卷,要细致教学,对于字词这样基础性的东西,虽然到了高年级,但仍不可小视,关注平时的积累,才能提升语文素养。平时教学一定要紧扣学段目标,比如高段的“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和“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这两大目标必须在平时的好像也中凸显。既要在课堂上让学生在“静思默想”“联系生活”“大胆想象”中感悟,鼓励孩子大胆表达,更要在平时的练习中细致讲解,交给孩子回答题目的方法。平时的练习讲解,一定要细心,从读题、审题、思路、组织语言、检查等解题步骤入手,细致引导,切不可思维跳跃。常常说“聪明老师教出笨学生”,也许我就是那个“自作聪明”的老师,总以为学生会的,讲解时就粗枝大叶,导致中等生和后进生都没有能真正学到解题方法。
“习作与表达”要想提高得分率,必须做好两件事:一引导孩子读整本的书,适当交流,而不是急功近利让孩子去背作文选。二平时的习作,审题指导,选材和列提纲的指导也要细致,要真正让孩子们从平时的练习中摸索到应试作文的写法。而不是想到一个题目布置一篇小作或者每周一文就让孩子自主作文。
同时细细看我班学生的试卷,发现别字多,课文中死记硬背的内容失分多,可见我的教学还不够细致,特别是作业的批改比较大意。今后要注意发挥学生的力量,把教学工作做细。比如,家庭作业的抄写词语,可以让学生先做“小老师”,交互阅读,交互检查,然后再由我批阅。对于补充习题,在我批阅后,可以组织学生交互学习,做老师的“监督员”,发现我批阅的漏洞,用心纠正。对于平时的小型练习卷,也要组织“小老师”复检,然后我再翻阅,发现讲解的疏忽之处,用三五分钟小时间做出“补讲”。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又有利于中等生和后进生巩固知识点,提高平均成绩。
试卷情况也提醒着每一位老师,课堂效率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在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况上,要多想办法,要关注学生的课堂状态。
2011-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