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教学随笔>>文章阅读
让英语教学变得“有声有色”
发布时间:2011-06-0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王煜洁
 

让英语教学变得“有声有色

东青实验学校      王煜洁

每次听老师的英语课,都会发现她班上的学生上课都很积极,而且声音很洪亮,也就是说的很大声,不管是站起来回答问题,还是朗读单词或课文。有时在早读课上,都能听见从另一幢楼里传出的学生高声朗读的声音。反观自己的英语教学,在这点上还有许多要去学习和努力的。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运用其交流,要交流就一定要开口说。小学阶段是学习英语的起始阶段,我们应利用灵活、适当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开口说,大声说,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培养兴趣,大胆开口

兴趣是推动人探究新事物的主要诱因,特别是小学生,当事物本身很有趣时才能激起他们认识新事物的动机。在课堂上,仍有很多学生不愿开口说话,担心自己开口会说错,会遭人“耻笑”。这样“不语”的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被动位置。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例如,老师可把已经准备好的供学生训练的题目列出,让学生表达。题目形式应简单化,同时内容也是学生身边所熟悉的人或事,如天气情况、自己的家庭、见面的打招呼等,让学生发言。在练习的过程中,对表现积极的人,特别是那些害羞内向的学生应给予表扬,增强他们的信心,培养他们对英语的兴趣。但若发现表达有误的同学,不应马上制止或批评,而是因势导利,启发他们大胆开口说话。

用英语上课,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平时学生所听、所想、所说的全是汉语,只有课堂才是学生接触英语的主要场地。所以教师应尽量把握好课堂的几十分钟时间,多用英语来表达,这样的话,学生的思维也会随着英语的思路和方向去转,自然而然会慢慢地去说英语了。但由于小学生的英语水平实在太有限了,可老师讲的很多东西都不明白,或是一知半解,从而有的学生可能因此而对英语失去兴趣。所以教师在上课时可放慢语速,多问问“Do you understand?”“Have you got it?”,也可以多用一些肢体语言,虽然听不懂但看了之后也能清楚。这样老师带动学生讲英语,逐渐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提高口语水平。

模拟生活,仿照课文会话

语言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在英语教学中根据课文来设置语言情景,让学生在模拟中扮演不同角色来表演,从而提高英语的表达能力。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高于抽象思维能力,对生活中直接接触的事或物比较了解,而对只限于书上看到,学到的容易忘记。那么,这一点我们可用到英语教学上来,一方面,增强学生的形象记忆;另一方面,增强学习兴趣。如在教What do you play?时,设置一个情景:让一个学生捧着足球,然后回答:I play football ,这样既实际又贴近生活。 与此同时,学生应把课文和自身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比如,课文上出现I’m a girl.  I’m from China .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替换,这也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很好机会。但替换若成为无意义的,机械的重复的话,也失去了其意义和作用了,所以必须深入思考,结合实际来仿照课上的内容进行会话。四年级的A部分对话都是围绕一个话题展开的,根据这些话题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都会让学生改编对话并上台进行表演。虽然这一部分会占用课上较多的时间,但我发现大都分的学生都很积极,都很乐于开口说英语。

语言使用源于语境,只有课堂教学情景多彩、丰富,才能激起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欲望,才能让英语教学变得“有声有色”。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