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练习 突破教学难点
一、 兴趣导读,读中入境。
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在学习《狼和鹿》这篇课文揭题之后,我创设情境: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是怎么样的呢?让学生带着兴趣读第一小节。接着问“你喜欢这样的森林吗?说一说你的理由。”学生可以喜欢森林的生机勃勃,喜欢鹿的活泼美丽。学生也可以不喜欢森林中狼的贪婪和凶残。这样的设计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现个体发展、展现其问题解决能力的舞台,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思路说说自己的看法。
“凯巴伯森林当地的居民恨透了狼,他们又是如何做的呢?”让学生自由去读一读,通过具体的数据体现人们捕杀狼数量之多。
二、读中对比,读中悟情。
第三小节课文中出现的“自由王国”让三年级的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而理解加上引号的“自由王国”更是困难了。教学时我了设计一个说话练习来突破这一难点:
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是呀,没有了后顾之忧,他们饿了可以( ),
渴了可以( ),
累了可以( ),
困了可以( )
通过这一练习让学生明白:狼被消灭后,鹿无忧无虑地生活。但另一方面,正因为鹿的大量繁殖,森林被毁,病毒传染。接着让学生把一、三小节对比,体会狼被捕杀前后森林和森林中的鹿有何不同。引导学生想像森林被毁,鹿群生病的样子。学生在两两对比中引发感情,在感情的陶冶下,展开想像,启动思维,从中感悟、体会、理解。
三、合作学习,说话明理。
第四小节是文章的难点,让学生自读这一小节,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狼是森林的“功臣” 。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狼是鹿群的“功臣”。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领悟了人称狼为“功臣”,称鹿为“大坏蛋”的原因。进而明白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学生自由地将自己的发现、想法和结论进行交流和共享。
最后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可适当介绍有关生态平衡的事例,再请学生谈谈生活中没有注意生态平衡而受到大自然惩罚的事例。课后收集这样的事例。这样就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的相互交叉中,渗透整合,开阔视野,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