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教学随笔>>文章阅读
读书,最长远的备课
发布时间:2011-06-0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赵静芬
   

东青实验学校 赵静芬

近两个月来,小学语文教研组一直在推进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就我个人而言,要做好做实这项工作,首先必须让自己从局限于课本的状态中走出来,明白学生的语文学习既要基于课本,又要高于语文课本的道理。

我首先买来《亲近母语》系列丛书,翻阅后,我决定选择其中的《全阅读》和《日有所诵》作为我们班课外阅读指导教学的教材。为什么会这么做呢?我觉得还是受到去年在参见全国现代与经典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后的影响。当时,薛瑞萍老师在讲座上的关于经典诵读和阅读的理念以及她推荐的《亲近母语》系列丛书在我心中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而我校此时推进这一工作,使我感觉我本来就跃跃欲试的一颗心如同种子般有了发芽生长的土壤。

在此期间,我还阅读了窦桂梅老师的《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我觉得我们语文组的老师可以去学习一下这篇文章。文章分两个部分来讲:

“读书,最高级的精神美容”。是的,我们小学教师,是很忙。忙着批阅各种作业;忙着管理班级孩子的吃喝拉撒;忙着下班后的柴米油盐……我们承认这些客观因素,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这是我们再清楚不过的事实了,如果没有源头的活水不断注入滋润,我想我们很快就会面临黔驴技穷的窘境。

“读书,最长远的备课”:除特殊情况外,窦桂梅老师每天都努力花时间个人独处,静静读书。一些经典藏书布满家里、办公室整个墙头不说,以及新近流行的哲学以及人文丛书,及时买来阅读外,《书屋》《文景》《万象》《名作欣赏》《随笔》《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南方周末》等杂志,也成了她生活的伴侣。但这或许又将引起新的质疑——教师的负担已经很重了,这不是又雪上加霜吗?让老师们拿什么时间备课呢?

其实,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检查,更不是对付某一天的课。读书,应当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只有读书,才能一头抓着教学,一头抓着学养,然后从中间串联起学生。这样,你才有底气站在讲台上。

比如说,在我接触《全阅读》之前,我对它的认识停留在专家对它的一些介绍上。比如某个星期三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我们阅读的篇目是《夏洛的网》。夏洛是谁?干什么的?是一个女孩子的姓名吗?封面上有个课外的女孩,相必就是夏洛吧……这一切,都是我心中对这本书的猜测。而通过阅读,我才了解到夏洛是一只普通而又充满着智慧的蜘蛛。围绕着夏洛和那只落脚猪等展开的一系列的故事不仅迷住了学生,也迷住了我这个自认为不再欣赏这样的文本的我。在课堂上,我们从阅读文章概述开始,在自主阅读之后,我们或分角色朗读,或选择片段扮演,或分析人物,或谈自己的阅读收获……这次阅读后,学生都写了读后感,是针对我们课堂上指导阅读的那几篇写的。这次的读后感,我没有仅仅是一批了之。我让学生选择优秀的数十篇上台交流,由学生打分评优。当听到薛竹松同学独特的见解时,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而当听到平时受我赏识的王召宇同学的文章大多是照搬《全阅读》的概述时,大家都露出了鄙夷的神色。最后,大家不仅评出了阅读写作优秀的同学,同时也明白了好的读后感时怎样写出来:第一要认真去读;第二要有自己的感受;第三如果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就更好了。这些,都是学生自己所得,比往日我的唠叨的效果可强多了。在后来的阅读和交流中,效果就好多了。

同时,我也在想:学生不去读书,就没有底气站在教室里和大家交流。而我们教师又何尝不是呢?你难道能摆出一脸的微笑,不出声吗?如此说来,读书,的确是在备课啊!

让我也学学窦桂梅老师,用迪金森的话鼓励自己——“跳着舞过暗淡的日子,让我飞翔的是一本书。”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