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的主体——学生,不是以孤立的形式存在于学习活动中的,而是处于一种复杂关系和情境之中。学习当是情境性的,并且是一个积极地指向解决特定问题目的的知识应用过程,同时,学习的情境性也是适合人际交往、活动的过程。“在多样化的情境中,学生更有可能理解抽象概念的相关特征,发展更加弹性的知识表征。”而通过创设科学合理的问题和活动情境,有利于引发学生认知中的矛盾,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能较好地促进动态资源的生成。
案例:
教牛津小学英语6BUnit
这一案例,我有效创设了适于动态资源生成的问题和活动情境。教师关注问题的开放性、激励性、层次性和探究性,创设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发散思维,推动师生、生生的互动和交流向纵深发展,有层次、有节奏、逐步深化,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思维,这样才有利用动态资源的生成。
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的作用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多方开展真正的合作与交流活动。因为思维不单是从情境中产生出来的,它还回归到情境中。思维的目的和结果是由产生思维的情境决定的。因此教师必须发挥特定的引导作用,建立能引起和指导好奇心的各种情境;建立被经验到的各种事物联结,以便随后能促进暗示的流动,引出各种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活动方式,对自己的潜能和周围的世界有深切的感悟,并通过多种活动渠道发挥自己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