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优化课堂练习设计
课堂练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可以使学生牢固的基础知识,形成熟练的的技能和技巧,促进学生思维、品格、身心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优化课堂练习的设计是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练习设计的好坏关系到我们课堂的成功与失败,关系到教学的实效性。
1、优化课堂练习设计需要有针对性
优化练习设计的针对性是提高练习效率的重要一环,每节课的知识都有各自的重难点,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是个难点,于是我设计了这个练习内容,“你想了解关于恐龙哪方面的知识”?学生对恐龙的知识很感兴趣,想了解各种关于恐龙的知识,但是课文毕竟有限的,介绍恐龙的知识只是沧海一粟,于是我帮助他们挑选出了在课文中能过找到有关恐龙知识的6个问题,如下:(1)恐龙生活在什么地方什么环境?(2)恐龙有哪些种类?(3)恐龙有亲戚吗?(4)恐龙吃什么?(5)恐龙是怎样繁殖后代的?(6)恐龙是怎样灭绝的?同时用课件帮他们罗列出来,让他们带着问题来找答案,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适合三年级的学生情况,带着问题读书效果更好。
2、优化课堂练习设计需要有层次性
要精心设计练习的层次,即练习设计要由浅入深、由熟到巧,要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内容一般可划分为“会——熟——活”三个层次。如我在执教《恐龙》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三个练习题:(1)课文中介绍了几种恐龙,用横线画出来,介绍了恐龙的亲戚,用双横线画出来。(2)请你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龙”读一读,说一说喜欢的理由。(3)说话练习,介绍自带的恐龙。
另外,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他们本身又存在极大的差异性。练习中我们应该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建立多层次的弹性练习结构,设计适合各种水平线学生层次的练习。为此,教师在练习设计时应掌握不同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层练习,因人评价,有的放矢,使全体学生通过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
3、优化课堂练习设计需要有多样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这就告诉我们,教师要使练习不拘泥于一种形式,而是运用多种感官有机融合。让练习富有趣味,使其主动参与,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在练习活动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教《恐龙》第一课时理解词语吊桥,全班同学没有一人见过吊桥,于是我出示吊桥的图片,让学生眼见为实,学生一下理解了吊桥,同时也感受到走在吊桥上的感觉是摇摇晃晃的。理解“匕首”时,把“匕首”跟“利剑”放在一起理解,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匕首”是锋利的短刀,而“利剑”是长的。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卵生”“亲戚”,学习词语本来是很枯燥的,但是这样的练习形式多样,富有趣味性,因此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
多样性同样也经常运用于课文朗读情况中,学习《恐龙》第一课时,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重点段落指名读、齐读。第二自然段介绍四种恐龙“雷龙、剑龙、梁龙、三角龙”光让一人读,读不出恐龙那种令人望而生畏的气势,其实男生齐读效果会更好些。朗读形式的变换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激情、热情。因此优化课堂练习需要在设计练习的时候要经常变换形式,同时也要根据对象的不同也要做到广泛。设计一些练习全班都能参加的,比如齐读。
4、优化课堂练习设计需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练习设计要具有趣味性,题目要新颖,形式要活泼,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这一点我觉得我做的还不够,比如,在朗读练习后的评价,学生或说“朗读有感情”,“朗读流畅”“朗读不通顺”“朗读漏字”,评价一板一眼。但是蒋晓良老师让学生评价却是用的先褒后贬的句式,“你读得很流畅,但是感情反面有待进一步加强”,“你很勇敢,但是读书需要多读,读流畅”等等,一方面说话的学生体会到评价的趣味积极评价,极力寻找朗读者的优点,还要让对方主动改正缺点,另一方面被评价的人有褒有贬会更虚心的接受意见。课堂气氛一下活跃了很多。
5、优化课堂练习设计需要有创新性
语文课应当成为儿童创造力驰骋的广阔天地。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练习的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其创造性的练习。因为活动性、实践性的练习无现成的东西可照搬,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认真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及时捕捉信息、深入细致思考的基础上创造性的设计练习,使学生在自觉自愿,动情愉快的完成练习的过程中长见识,形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