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教学随笔>>文章阅读
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随机提问与预设提问
发布时间:2011-05-0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江惠珍

  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随机提问与预设提问

四月中旬时,三年级音乐教学进程已进入到第五单元《金孔雀轻轻跳》的教学了。我想说一说就这个单元的第二课时教学中的三个环节,针对音乐课堂中的随机提问与预设提问重温与反思,以利再战。

第一环节:同样的猜谜语导入提问,在不同班级中产生的效果。我在三(1)班上,我先把单元标题《金孔雀轻轻跳》打上后开始上课。老师随即猜谜语的提问始:“锦袍身上穿,花冠头上戴,尾巴想把扇,展开人人爱。”打一动物,谜底是——?话音未落,学生不假思索地齐声高鸣,“孔——雀”。似乎未卜先知,已再没有神秘感和新奇之感了。在三(2)班上,我未亮题,直接用猜谜语提问导入。老师有个问题,请同学们猜一猜,好吗?伴随谜语的抛出,“锦袍……。”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们全神贯注。话音落下,一只只小手高高举起。老师,我来回答;老师,嗨!给他们抢了。“那就让我来跳个孔雀舞吧”便模拟着孔雀轻巧的舞姿翩翩起舞起来,尽管跳得不是尽善尽美。

 《金孔雀轻轻地跳》是一首具有傣族风格的创作歌曲。此曲让学生能专注地聆听音乐,体验、感受我国西南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初步了解傣族的民风民俗、音乐风格。请同学们初步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舒展的);曲调(清新优美);节奏特点(自然流畅)以及速度(中速、稍快)等各音乐要素。

第二环节中,重点说一说节奏特点的问题。老师提问:这首曲子是属什么样的节奏特点?其实大多数学生还是一问三不知的,我把五线谱改成简谱后再改成×× ×× ︱ ×— ︱×× ×× ︱× —︱  节奏 ,老师再哼唱引导,三(2)班的谈畅同学居然能说出了:×× ×× ︱×— ︱ 的节奏?自然流畅 ,好似傣族小朋友在与小孔雀一起跳起了轻盈的舞步,姿态翩翩。整首歌曲如同一幅秀丽的图画,给人留下美好的遐想与回味。前者是随机提问,仅仅停留在节奏的表层,后者是预设提问,在引导哼唱中抓住了×× ××︱ ×— ︱为主的节奏,找到了规律,并还能感知自然和流畅。二者产生了不同的效果。还有在学习用有特点的形体动作表现欢快的情绪,能随音乐主动大方地参与集体歌舞,感受傣族孔雀舞的特点,体验民俗活动的乐趣。

第三环节:律动:学跳孔雀舞,它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展示。师问“:你想学跳孔雀舞吗?”生:“想”大声疾呼!为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新鲜感。模仿婀娜多姿的欲望迸发出来时,我试图着由学生自由发挥,随心所欲地跳。学生们非常开心。老师追问:你们知道孔雀舞跳得最美是谁吗?著名的舞蹈演员——杨丽萍。为力能让我们把傣族舞蹈跳得更美,让我们一起学一学孔雀舞的基本动作:冠形手、曲掌、平步。当《金孔雀……》音乐再次响起,学生们已把刚教过的动作融会贯通地融入到乐曲中,边唱边跳、形态各异的美姿,散发出聪慧的睿智,展示出创编的综合能力。

反思总上音乐教学中的三个环节的两种提问方式,各有千秋。随机提问是一种激励的机智,聪慧可得到临场的发挥。但随意性大,提问的有效性不大,有时会找不到合理的答案,有可能导致质量的偏差。预设提问,它是精心设计的,目的性强,能产生有效的和成。我想:只要你是精心的预设,考虑周全,哪怕你有随机的状况出现,你也能很好的驾驭,使所有的问题攻克、难题破解。

                                                                                             2011430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