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认识分数》教学实录想到的
陈建芬
《认识分数》是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认识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用几分之一来表示”的基础上,学习“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也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这一内容。徐老师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上,有一些地方处理得相当好,有利于学生思维方面的全面发展,下面就几点讲一下自己的体会,并希望适用于自己今后的教学。
一、用学生熟知的小动物、神话人物贯穿整堂课。
1、故事导入
三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注意力不易集中,而且容易被旁边的事物吸引,许老师在这方面花了许多心思。首先,课一开始,就用猴妈妈给小猴分苹果这一故事导入新课,引出学生的极大兴趣,积极思考:“一个苹果分给4只小猴,怎样分才公平?”得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只猴得到其中的一份,也就是
2、用学生熟知的神话人物,贯穿练习题
练习,有的时候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但在许老师的这堂课上,丝毫没有感觉到。孙悟空这个神话人物几乎是人人皆知的,而且有七十二般变化,应该是很多孩子心目中的英雄人物,许老师在这里设计的恰到好处。让学生大喊“变”,就变出了许多小孙悟空,而且个数越来越多,使学生在感兴趣之余用所学到的新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样处理,我觉得学生一点都不会感到练习的枯燥,反而思维活跃,很好地巩固了本课的难点:把一些东西看成一个整体,然后把他们平均分,其中的一份也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二、练习的设计有层次
在练习的设计上,层层推进,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练习到开放式练习,让学生在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首先,设计了这样一组题:①把一个圆平均分成5份,把一份涂上红色,红色部分是这个圆片的
然后,由孙悟空这一神话人物的“七十二般变化”中的“变”,带出了一组习题,12个孙悟空、36个孙悟空等等,让学生在“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然后再平均分,其中的一份也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这一难点掌握地更加深刻。
最后,许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开放练习:有12个方块,能否用不同的分法,表示出不同的分数?而这个练习的设计,比书上的开放练习更具有开放性,让学生自己决定用不同的分法,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学生的思维更是进入了空前的活跃状态,答案多种多样,更有学生得出了
三、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的思考,尊重学生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有学生几次说到与本节课无关的内容,教师不是一带而过,而是充分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尊重学生的思考。如练习中“把10个圆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把一份涂上红色,红色部分是这些圆片的
总之,《认识分数》这堂课,我觉得各方面都处理的比较好,比较值得我们学习。另外,在练习的时候,许老师有一句评价:“这是个好习惯,先看清题目,再做练习。”这是一句很好的评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但是在这堂课中,这样适当的评价,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感觉有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