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教学随笔>>文章阅读
解读文本,激发情感
发布时间:2011-04-0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唐宝瑾
 

解读文本,激发情感

东青实验学校  唐宝瑾

情感是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目标,培养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感情,让学生与作者同悲同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只有重视文本表现的情感,语文教学才会是生动的、鲜活的、有生命力的教学,学生才会被打动,被感染,被震撼。在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司马迁忍辱负重,矢志不渝完成《史记》的精神,在教学时,学生的情感是直根于品读、感悟、体验、表达的基础之上的,是层层深入的,尤其是课堂上我引导他们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特别是导读,释放了学生内心的情感,他们把司马迁创作时的激情全都释放了出来,自然而然地进入了作品的“精神家园”,奏出美妙的情感乐章。

那么,司马迁之所以能忍辱负重写《史记》,其中原因之一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中这样写道: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第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承我的官职,你千万不要忘记我平生想要完成的史书哇!”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理解“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千万”、“平生”等词,让学生感受到司马谈的临死之托,然后教师话锋一转:“此情此景,让老师不禁想起有位爱国诗人的一首古诗——(学生说出是陆游的)《示儿》,这是诗人因没有看到祖国统一而死不瞑目的临终嘱咐,而司马谈呢,他的内心又是怎样的呢,是否跟陆游有相似之处?”在得到肯定的答案后,我让学生根据《示儿》来当一回小诗人改写古诗:你就是当时的司马谈——我让学生思索两分钟,再让他们小组讨论,然后自己整理写在草稿本上,五分钟后的汇报交流令我吃惊不小(这是我的预设不够),下面是同学们创作的诗:

《示儿》(司马谈)   《示儿》(司马谈)   《示儿》(司马谈)

死去元知万事空     死去元知万事空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史记》成。 但悲不见《史记》出。但悲《史记》未完成。

待到《史记》完成日, 迁儿完成《史记》时,望儿勿忘父亲愿,

家祭无忘告乃翁。     家祭不忘告家父。   《终成史记》告乃翁。

 

《示儿》(司马谈)   《示儿》(司马谈)   《示儿》(司马谈)

死去元知万事空    死去元知万事空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史记》成。但悲不见《史记》出。但悲不见《史记》成。

待到史书诞生时,    待儿完成《史记》日,望儿发愤圆父愿,

家祭无忘告乃翁。    家祭勿忘告家父。    写完史书告乃翁。

                …… ……

     一首首杰作在小诗人的笔下诞生了,虽然形式与内容大同小异,有的甚至不很押韵,但同学们的创新能力着实让我欣慰不已。在他们的笔下,司马谈——一位可敬的老人,在临终之时牵挂的不是自己的财产,不是自己的儿女,而是未竟的事业——完成史书,多么崇高的精神境界啊!一位一心为国、带着遗憾而去的老人形象跃然纸上了。至此,用不着我多讲,我的内心震撼了,与他们产生了共鸣……

    改写古诗《示儿》,让学生悄然走近了司马谈的内心世界,领悟了这位老人的高尚品质,对于引领学生在下文感悟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拳拳孝亲之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011.4.3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