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教学随笔>>文章阅读
将古典文学熏陶进行到底
发布时间:2011-04-0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汪海英
 

将古典文学熏陶进行到底

——听《三打白骨精》有感

汪海英

《三打白骨精》是根据吴承恩的古典名著《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改编的。课文通过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体现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赞扬了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这篇课文很受学生喜欢,因为很多学生都看过电视剧,对唐僧师徒四人比较了解。课文主要写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经过,“一打”中主要是通过对孙悟空语言、动作的具体描写,对白骨精诡计多端的渲染,对唐僧人妖不分的刻画,从正面、从反面、从侧面综合地反映出了孙悟空的善于识破诡计和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而“二打”、“三打”则是立足“一打”的起点,更加突出地展现了孙悟空“坚定不移”的品质。

近日,在武进区小学语文“把握年段特征,加强言语实践”专题研讨活动中,分别听两位老师执教了《三打白骨精》的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充分展示了第一课时的特点,教师特别关注字词的教学,随文识字,随文解词,教学灵活而具有多变性。在学习第一段时,教师设计了一个写话环节,让学生抓住“山势险峻,峰岩重叠”想象画面,进行写话训练。从学生的交流中,我们感受到教师这一设计的独具匠心。这的确是一个比较好的训练点,在情境当中进行丰富的想象,加强读写研究,对文本进行适当补白,从而让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得到充分的提高。

上第二课时的杨老师,向我们展现了一位小学男教师的教学魅力。我也被他收放自如,粗中有细的教学艺术所折服。课的一开始,他颇具大家风范的评书式导入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情境。课堂上,杨老师能紧紧围绕课题中“三”:白骨精三骗、孙悟空三打、唐僧三拦,这一关键词来进行教学,使学生从大处着眼文本,理解文本,并时刻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个性化的认知。

在“三变”、“三打”的交流中,杨老师并不急于从主要人物孙悟空入手,而是从另一个独特的视觉,先研究白骨精的诡计多端,以她的坏来衬托孙悟空的正义。通过发现“三打”与“三变”的关系,学生对“反衬”也写法有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以情感来推动阅读,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开展阅读。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找出最能体现孙悟空特点的句子进行品读时,教师以情感推动,让学生进行练读与品评,在不知不觉中将朗读训练升上高潮,读出情感,读出情境气氛,读出人物性格特征……杨老师还注意引导学生在研读中品味语言、感悟语言,比如对“美貌”、“八旬老妇人”、“劈脸打来”、“当头一棒”、“抡起一棒”等比较分析,再比如对“闪”、“夺”等词的准确理解,对发现名著的语言魅力起了很好的作用。

课堂上杨老师睿智、幽默的语言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显示了较好的教育机智。他的评价语真是令人耳目一新:“怎么都是女悟空啊!”“看来吃大锅饭不行,滥竽充数的人较多。”“你是钻到唐僧的心里去了。”……杨老师还善于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谈名著中的“三”字故事,三借芭蕉扇、三打祝家庄、三顾茅庐……以教材为引子,进行阅读整合,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

两堂课,分别展示了不同的教学风格,一个细腻,一个大气,但都目标明确,关注学生的语言发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学生们对《西游记》是有一定感知的,对《三打白骨精》是感兴趣的,所以几个人物形象对他们而言是一读自明的,仅仅局限于此是远远不够的,让我们尝试着,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对学生渗透古典文学的熏陶,唤起学生读原著的兴趣与热望。

201143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