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动态生成 凸显课堂智慧
沈春法
前几日听了三节同题异构的课《最是那温情一刻》,其中有两个细节让我回味至今。
片断一:
(教师播放完一段视频导入之后)
师:“同学们,你们从这段视频里看到了什么?”
生1:……
生2:……
生3:: 我看到的是,您上课累了,渴了,您的学生给您端来茶杯,还为您锤锤肩……
师:你们看得很认真。这段视频里的两个内容,展现的就是温情一刻……
片断二:
师:在我们生活中,你有没有感受或经历过温情一刻呢?
生1:……
生2:……
生3::我英语学得不是太好,也怕学。有一次上课我没听懂,课后去问英语老师。她耐心地为我讲解,第二天上课还表扬我……老师的表扬让我特别温暖。现在我觉得自己学习英语有信心了……
师:生3同学所经历的温情一刻特别让我们感动。大家知道,生3同学是我们班的数学高手,就是英语基础差了点。但是,我们相信,从此以后,我们的生3同学一定会用实际行动汇报英语老师对他的信任和关爱……
片断一,当听到生3那连续几个清晰的“您”时,我的心抽搐了一下:那是久违的“您”啊!好久没从学生那里听到“您”了,“您”这个字眼似乎离我们的学生渐渐远去了。此刻,生3的4个“您”,不正是对“温情一刻”最好的注解吗?假如教师能够敏锐的捕捉到这个生成性资源,恰当地利用:我从你的几句话中,听到了4个“您”;这4个“您”,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是“温情”,这不也是“温情一刻”吗?如此一来,从中受触动的不仅仅是那个生3,而是全班学生。
反观片断二,教者则充分利用了课堂的动态生成,比较好的把握了语文课的人文性,自然渗透,不露痕迹地落实了教学目标,凸显了课堂智慧与活力。
我又想起了前几天我上的《三打白骨精》一课。做练习时,有一道题是归纳人物特点:____的孙悟空,____的猪八戒……对于孙悟空,大家的意见比较一致:神通广大、意志坚定、正义;而对猪八戒的评价,这个说“贪吃”,那个说“粗心”,居然还有人说“好色”,等等,无一例外是贬义。我问:“贪吃”、 “粗心”、 “好色”是什么词性?学生答曰:贬义。再问:贬义一般用在好人身上还是坏人身上?答曰:坏人!我又追问:那猪八戒是坏人吗?无语了……我再引导:大家都看过《西游记》电视,猪八戒和孙悟空、沙僧一样,为了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忠心耿耿,斩妖伏魔,是英雄;固然他也有缺点,但这不是主要的,不能用他的某些缺点掩盖他的长处,我们生活中也是如此,要看到每个人的优点,而不能把别人的缺点放大……之后,对于猪八戒的人物形象认识就顺利了。
语文是人文学科,从本质上看,语文学的对象是人,语文课程必然要凸显其张扬人文精神的学科特质。与其他学科相比,关注语文课堂生成性资源就显得极为重要。教学过程中碰撞出来的转瞬即逝的“火花”,更具有灵性和生命力,尤其是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的闪光点,如果能被我们教师抓住并能加以恰当地评价和利用,那对师生的成长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随着语文课改的深入,语文课堂中凸现的生成性资源越来越丰富。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缺的不是生成的资源,缺的是发现和感悟这些动态生成资源的敏感性,缺的是把握和处理这些资源的能力。只有真正提高了这种能力,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成为智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