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教学随笔>>文章阅读
妙用“反衬法”
发布时间:2011-01-1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丁平
 

妙用“反衬法”

丁平

余光中的诗《乡愁》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在这一头,母亲在那一头”。这话被朱丽洁老师拈来用作美文欣赏《父爱,昼夜无眠》一课的导入。

一个是“母亲”,一个“父亲”,身份不同。“母亲”却成了“父亲”的导入内容,似乎有点让人不可思议。回忆起当年我当班主任时,曾经带学生参加过一个作文竞赛。在那次竞赛中,我班一位同学,根据题目要求,别出心裁,写就了一篇赞美老鼠机灵的话题。也许就是因为她切入的角度与众不同,居然得了奖。老师就是用这种反衬的手段,给人以另类别致、耳目一新的感觉。

     平时我们津津乐道“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教师课堂预设时,何不用上一用,派派用场呢?也许这样的导入设计,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文艺界讲究“推陈出新”,军事上有“出奇制胜”,武林人信“怪招取胜”。朱老师已经用行动证明,适当的“新、奇、怪”的导入手段,妙。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