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后的反思
最近几天,忽然心血来潮,我回头读了一遍近几年自己写的所谓反思、随笔,发现字句之间,空话套话外行话,屡见不鲜,离专业写作的要求差之万里。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虽然自己在教育岗位了从事了三十年的工作,总感到自己跟不上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近几年,随着年龄的增大,思想上开始松懈,在获得高级职称以后,个人学习止步不前。嘴巴上还念念不忘当年在小学时学过的毛泽东写给他老
于是乎,今年,加强个人的学习,成了我业余生活的一部分。一年中,我先后学习了《我们都可以成为研究者》、《课堂观察指导》、《微雕课堂:教学的细节工夫》,《新教育》等书籍,还建立了一个和当年师范同学进行专业交流的blog。
《新教育》一书的作者朱永新在文章“专业写作,在反思中成长”[《新教育》第80页]中,在叙述新教育的专业写作特点时这样说:“强调理解与反思,反对表现主义。专业写作是为了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反思研究,因此调动专业积累,理解教育教学现象是非常重要的。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反思的过程,反思意味着对教育教学现象以及教师的应对情况进行基于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科理论的专业评估,对其中的复杂因素以及因果关系进行梳理。在这个意义上,专业阅读是专业写作的前提。”作为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之一的“师生共写随笔”,就是要求教师反思自我、提升自我。目前新教育的反思已经发展到了教师进行专业写作的阶段。专家的话,不是凭空的意造,是实践的结论。
想想自己从教三十多年了,专业阅读少之又少,令我汗颜。早在“东青实验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里,汤校长就提倡教师“做真实的科研”,号召教师“开展读名著、学理论和撰写教育教学随笔等活动”。看来今后一段时间,我还需要加强专业阅读,提高专业写作水平,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在个人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努力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