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教学随笔>>文章阅读
于无疑处生疑,方是进矣
发布时间:2011-01-1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胡志英
                                   于无疑处生疑,方是进矣
                                                                        胡志英
阅读能力中最重要的就是质疑能力。“于无疑处生疑,方是进矣。”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质疑,而且要把质疑的方法教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该提出问题的地方提出问题”(叶圣陶先生语)。但是在现实的阅读教学中,问题的主要来源是教师,学生很少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学生遇到问题,很少自己去解决,主要是依靠教师。阅读中的这些问题,充分说明对初中生进行质疑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以下笔者结合自己前一阶段开设的区级公开课《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中的相关片段来谈谈怎样基于课堂培养学生阅读中质疑能力的培养。
【实录】
师:古人有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爱因斯坦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俄国马克思主义之父”的普列汉诺夫说:“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可见,学会质疑对我们学习的重要性。
师:同学们,爱因斯坦的“提出一个问题”,这里的问题不是随意的,而是有价值的问题。课前老师其实已经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提问的角度,我们大家齐声来朗读一遍(课件出示角度,大家齐读。)
(1)在文本思想内容的凝聚点质疑。(2)在文本貌似矛盾的关键点质疑。(3)在作者情感动情点质疑。(4)在文本描写生动细致点质疑。(5)引导学生在文本看似平淡点质疑。(6)在文本难点处质疑。
 师、 同学们其实根据老师给大家提供的这些角度,其实已经提出了相当多的问题,老师利用早读课时间进行了整理。大家看一看,这是我们同学提出的一些问题。(课件出示,学生阅读)
1、游戏中,德皮勒老师为什么将“拍拍手”改成了“跺跺脚”?
(钱琪、吕樱、胡文茹、黄辉、姚玉杰、孙雪松 、周琳青、邱鑫怡)
2、赏析三处细节描写。
(1)詹姆斯“抿紧嘴唇,一声不吭,表情甚至有些愤怒”。 (潘洁、饶志、蒋诚凯、孙守幸、陈相馀、管玲芝、沈丽金、韦甜)
(2)当一个女生说“詹姆斯的右手以前触过电,被切断啦”的时候,“德皮勒老师的心猛然一缩”。 (沈丽金、薛雨杭)
(3)当老师说“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后,詹姆斯“跺脚的声音是最大的,并且眼睛里含着泪。”(胡镇涛、饶志、陈相馀、黄李媛、高文杰、宋健、黄恒霞、周琳青)
3、揣摩德皮勒老师附在作文上的那段话,说说他想告诉詹姆斯怎样的人生哲理。(白亚志、绳娜娜、梅渝豪、无名氏)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德皮勒老师和詹姆斯各自的幸福是什么?(黄会、周静、吴婷、饶玉川、管玲芝、黄恒霞)
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德皮勒老师的评价。(高文杰、孙雪松)            
6、如果你是老师,生活中你遇到了詹姆斯一样情况的人你会怎么去做呢?(吕樱、黄李媛、邹家威)
7、如果你是摄影师,你会捕捉文中的那个画面呢?(江杰)
 师:老师特别佩服后面的题目,“如果你是老师,生活中你遇到了詹姆斯一样情况的人你会怎么去做呢?如果你是摄影师,你会捕捉文中的那个画面呢?“这几位同学,不光走进了文本,还跳出文章,给老师也出了题,我非常佩服他们。有着这样学会质疑的精神,我相信我们以后接触文章会有更多的收获,会对文章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师:我把几个值得大家来研究的问题归纳并罗列了出来,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感受幸福。

1、游戏中,德皮勒老师为什么将“拍拍手”改成了“跺跺脚”?
2、如何理解德皮勒老师附在詹姆斯作文上的那段话?
3、如果你是摄影师,你会捕捉文中的那个画面、哪处细节呢?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德皮勒老师和詹姆斯各自的幸福是什么?
(课件展示)   

 
 
 
 
 
师:下面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然后对其中的一个你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去文中找到答案。 
【剖析】
平时让学生对文本提问总是漫无边际,教师很难把握,于是在课前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教会学生生疑尤为重要。笔者针对于这个问题在以上环节中自以为有三个亮点:
亮点一:课前预习时提供给学生提问的策略,并做适当的点拨,学生有法可循,平时基础再怎么薄弱的学生也能提出几个问题,而且问题变得更加有效。
亮点二:课堂上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展示并标上学生的名字,学生在课堂上也就得到了满足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提问的兴趣。
亮点三:学生的质疑是他对文本的思考、审视。教学时我并没有为完成教案而简单应付,而是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整合,通过再独立地探究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深入思考,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由“表层”走向“深入”,由“草率”走向“成熟”,后面的交流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