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是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而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开放性学习的课程。与之相应的便提出了研究性学习。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达到问题的深化或者最终解决,教师应在这方面多做探讨与研究。
研究性学习从选择课题、设计方案、开发利用资源到探索研究结论,一般由学生自己操作,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加以为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供了空间;而教师则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这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也必将使课堂教学在落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但目前摆在我们面前亟待研究的问题之一是作为具有全员必修要求的研究型课程在初中阶段应如何实施。我的看法是:以教材为依托,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选择符合初中生知识、能力发展水平的课题,恰如其分地加以把握,初中研究性学习不仅完全可行而且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实践应用地理学是一门多学科、跨领域、门类复杂的综合性学科,是非常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门课程。但由于初中学生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认知水平有限等原因,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应本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原则,以课本内容为基础,结合社会、生活、环境、时事,开展一些适宜的实践性探究和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分别作了如下尝试:对于七年级学生,利用地理实验、集体活动、制作地理小报、开展小组竞赛等形式,开展实践探究,树立积极自主进行探究实践的信心,激发创造动机,并培养观察、动手能力,初步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进一步创设课堂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达到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201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