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教学随笔>>文章阅读
语文的感悟、人生的感悟
发布时间:2010-12-2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蒋琴
《目送》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人生这堂大课,感悟的是人的生老病死。最开始我觉得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太难了,我感觉对于高中生,大学生可能更适合,但是我觉得孙老师用适合小学生的语言,帮小学生来做生命启蒙教育,我觉得对于现在的学生是很有必要的。是一堂值得我们深思的主题。
孙老师先从聊三口之家,聊一家三代,学生日常的比较易懂的知识入手,慢慢过渡一家三代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引出《目送》作者龙应台的生命感悟,引出作品《目送》。指名读课题更是从没有任何感情的“裸读”到适合学生的情感激发的“活读”到加入眼神情感的“心读”感情的由浅入深,逐级递增,信手拈来。
  分层次阅读,抽丝剥茧,读出情感,孙老师代领孩子们读书三遍、其义自现。说实话我很替这群学生担忧,他们能做到吗?在读第一遍之前他先是让学生依据题目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读第一遍他就告诉学生就是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还有解决学生提出的一个浅显的问题,那就是谁目送谁?在学生自读一遍课文之后,他就抽学生检查了一下读的情况,在学生读的时候随机引导学生解决了谁目送谁这个问题,就是我目送儿子,我目送父亲。这个问题一解决,文章的大概脉络也就出来了,并且老师跟学生板书,让学生参与进来,然后就是开始读第二遍,孙老师说这次我们来解决你们提出的问题,在哪目送?也就是目送的过程。这个问题较之上一个问题有了深入。这次他是拿着话筒随即走到学生旁边,走到谁旁边就让谁读,读的过程中又随机引导学生理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我目送儿子上小学、中学、大学,我又目送父亲年老、生病、去世;随着这个问题的答案浮出水面,整篇深奥的文章条理清楚、脉络清晰的就出现在学生的面前了,这个时候我觉得学生们已经能懂了这篇文章表面的意思了。紧接着孙老师说我们来读第三遍,第三遍就解决我们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要目送。我们来品词析句品读一下。在我要跟大家说这第三遍读的同时也想进入下一个话题。
学习方式多种多样,拓宽思维、训练能力,读说听写,一样不落;课内课外、相辅相成,美文享受、心灵感悟。在读第三遍的时候,孙老师是找学生上前面去读,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展示。当学生读到重点词句的时候他就让读的学生停下来引导学生理解,我觉得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是他引领学生学习方式的多种多样,在理解重点句子:“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时,他是结合这一段然后用课件出示:什么的毕业是什么的开启,这样的句子,学生说出了黑夜的毕业是光明的开启;大学的毕业是人生的开启等等如诗一般的句子;他用这种方式帮学生理解了这一饱含哲理的话语,同时训练了学生说和写的能力。在理解另一个重点句子是我目送儿子上中学时:“我紧紧抱住他,把头贴在他的胸口,就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找了一个女生来扮演文中的我,自己扮演儿子,让这个女生抱住自己,把头贴在自己的胸口,问这个女生听到了什么?这个女生回答听到了心跳,然后他又站到椅子上这个女生整好就能抱住他的腿,这时候他问这个女生你听到什么。这个女生回答什么也听不到。他说:对呀,这就是抱住了人,却——学生们异口同声说道:抱不住心。抱住了人却抱不住心,母子之间的隔阂就这样让孙老师轻松的展示给了学生。真是妙啊!
在母亲目视儿子上大学坐飞机走时,文中有一个这样的句子;“我的眼睛随着他的身影……。孙老师用课件出示了这样的句式:与其说我的眼睛跟着他,不如说……来帮助学生理解,学生说出了这样的句子:与其说我的眼睛跟着他,不如说是我的思念跟着他,与其说我的眼睛跟着他,不如说我的爱跟着他……能说出这样的句子他们对文章含义已经理解。而这样既训练学生说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写的能力的片段在这堂课上还有很多。
让我感受深刻的还有孙老师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时候用课件出示了一段又一段优美的文字如:孩子你看你的海吧,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站在你的身后,不喜不悲。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站在你的身后;不分不散。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站在你的身后,不磨不灭。你跟,或者不跟我,你的手就在我的手里,不舍不弃等等,像这样的句子、段落他穿插了很多,真是课内课外相辅相成,他跟着学生一起读、一起感受,让我感觉这堂课真是一堂美文欣赏课,师生真的是在享受语文。
在理解我目送父亲生病的时候,他又出示了龙应台写的《教他学走路》、《为他清眼屎》、《帮他擦稀屎》这样的小文章让学生读,这个时候我与父亲的深情已经感动了所有的人,他就势找了一个女生来读父亲去世的片段,这个女生是带着眼泪来读的。这个女生读完之后,又让学生一起读了最后一段。完了没有片刻的停留他就让孩子拿起笔写下自己的感受,这个时候我感觉孩子们的感情就像一个充满气的气球,他这一扎,就全泄了出来。这又是一个写的训练。真是学习方式多种多样,读说听写一样不落。课内课外相辅相成,美文享受,心灵感悟。
除了这些,孙老师在课上那丰富的语言也是一个亮点,几乎每个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都可以从他哪里得到几句恰当的表扬或鼓励。
孙老师也说了自己不是作秀,他上课不需要让学生事先准备,不需要跟孩子事先接触,他要呈现最自然的课堂,他和学生是平等相待,创造了一个师生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听了孙建锋老师的《目送》不光是对语文教学的魅力的感悟,更是对自己人生重新的感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