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教学《几时几分》,第一堂课时,我从整点8时导入,让孩子们说说钟面上是几时,是怎么判断的,孩子们根据一年级的知识储备进行回答,思路比较清晰,随后我立即出示教材上的例图,让孩子们说说现在是几时,有的孩子说8时5分,有的孩子说8时零5分,到底是几时几分呢?他们主要纠缠在读法上,时间基本能读懂。通过小组辨析,一致认为不满十分的时间在说钟面时间时要说成零几分。这个环节浪费了很多时间,且有的后进生不明白钟面上8时05分是怎么看出来的,我却利用优等生的思维一下就解决问题跳到了下一个环节。
整时刚过的钟面时间会看了,就出示例图2(如图,接近整时的钟面。)
这时钟面上的时针已经非常接近4,且几乎就指着4。当孩子们站起来说钟面时间时果然中计,掉到了预设的陷阱里,一致认为是4时55分。借助实物钟从4时开始分针走到4时55分,他们才发现4时55分的时针应该非常接近5了,因为此时离5时只差5分钟了,而挂图上的时针是非常接近4,但没有超过4,因此理解刚才的说法是错误的,图上时间应该是3时55分。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说说怎么看钟面时间时,有的说应先看时针,假如时针在7、8两个数字中间,说明7时过了,8时没有到。有的说看时针,就是知道几时,看分针就是知道几分,合起来就是几时几分……我顺势揭题:今天学习几时几分。
在练习阶段我出示4个钟面,先让孩子们自己写时间,然后集体交流,在交流时追问看钟面时间的方法。尽管自己觉得流程还可以,但没有顾及中等偏下学生的接受能力,练习时很多孩子还不会叙说自己思维的过程,直至下课铃响时,书上的练习还是没有全部完成。
上另一个班时,我调整思路,一上课就用钟拨出整时时间后,先让学生读一读钟面时间,然后移动分针一小格,指名说说时间,这时虽然也和上节课一样有两种读法,但用钟即时拨出的时间,看着整个动态的过程,每个孩子都明白了为什么是8时01分,通过随后拨出的8时05,8时09,8时10分,孩子们明白了当分针走满10分时,就不必说零几分了,这一过程比用图解说有效的多。低年级的孩子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化静为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主动思维,才能获得有效课堂。
例图2的出示掉到陷阱里,也是和前一个班一样的理由,同样采取演示的办法,让孩子们明白了看钟面时间,先看时针的位置确定几时,再看分针的位置确定几分。虽然面对了不同的学生,但学生思维能力差不多,因此效果还行。
练习时采取边练边交流,在逐题交流,及时巩固方法的过程中,有的孩子流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看来教学过程中,蹲下来和孩子一起思维,用孩子的眼光看问题是有效课堂的策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