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说明文的教法之三————创新能力的培养
伍晓英
前段时间看到一则新闻“在全球21个受调查国家中,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震惊之余,不得不令人堪忧,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到底给了学生多少自主的学习空间,到底在灌输知识的同时,又扼杀了多少孩子的创造能力。
高新科技知识,本身就是一个具有挑战人类,开拓思维,大胆创新的内容,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一个目标之一。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在设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时,或多或少融进了一些。
如在教学《奇妙的克隆》时,我让学生将作者介绍的绵羊多利的克隆经过用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虽然以前从来没讲过,但我相信学生一定行。几分钟之后,学生答案丰富多彩,令我惊讶。
又如在教学《送你一束转基因花》时,了解了转基因花的知识后,我说“你还想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良”,学生的答案虽然五花八门,但不缺乏新颖。如可以在药用,食用,适应环境,适应季节等方面去改良。
虽然课堂渗透的创新意识也许只是迈开了一小步,但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唤醒有可能就迈出了一大步。
课后刚好又遇学校的科技周,刚好要上交科技小发明,趁机布置了作业,几天之后,交上的作品虽显稚嫩,但也看到了学生的奇思妙想,如克服粉笔短后方便书写的粉笔套,节约饮水的节水瓶等等。
看来,“中国学生失去想象力了吗”的担忧,只是杞人忧天,只要我们在教学中适时训练,给学生的想象力插上飞翔的翅膀,天空也一定能留下他们的飞过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