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算真正的懂了?
以前,每次上完科学课,我会问问同学们,你们懂吗?有的同学说“不怎么会,不怎么懂”,我觉得有点失望。老师在讲台上含辛茹苦的讲了半天,学生有时竟然一知半解。很懊恼。
今天上午上完一节公开课《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教的三(1)班。后来上完课,他们班的一些学生走在路上讲话时竟然聊起了很多关于提问题的话,而且还对自己身边的很多现象提了很多很多问题,把提问的兴趣延伸到了课后。这让我很满意,我高兴地乐了,因为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算是达到了。
学生要怎样才算真正的懂了呢?
我想,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毕竟有限,更多的要留给学生课后去思考,去发现,去研究,同时也要培养学生一种好习惯——利用课上已获得的知识继续延伸下去,把理论服务于生活实践。别的科目如此,科学课也是如此。所以,要让一个学生真正的懂、真正的会,不仅仅是掌握了课堂上那几个知识点,而是会研究,懂科学。就像三(1)班的学生那样。相反,上回我上公开课,教的三(2)班,我就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当然,光做到这一点还不行。因为学生懂不懂还在于教师会不会引。还是那节公开课,我就深有体会。课前,我请教了很多老师,关键就在于如何把学生引向会。比如,第一环节“让学生会在观察中提出更多的问题”,我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谁发明了蒸汽机?”“瓦特在水壶旁做什么?”等等一系列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主题上来,学生的心智技能才会在回答与思考的思维转换过程中得到提高。
此外,还有教师的教学有效性等等都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外因,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索,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