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教学随笔>>文章阅读
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发布时间:2010-12-0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侯新国
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东青实验学校  侯新国
在我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我仅把自己平时的一点心得写出来与大家探讨,希望大家能给予指导与帮助。我个人认为,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枯燥乏味,毫无生趣的。记得我小时候在语文课堂上时不时思想就跑别处去了,是因为老师只是读读讲讲,非常简单,感到很乏味。现在我做了老师后我就想到,如果把音乐、美术和表演带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去,就能抓住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毕竟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他们对音乐,美术的兴趣好比学语文的兴趣浓厚。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一直摸索和运用以下一些教学方法。
 , 设音乐渲染课堂气氛。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能给人以最大限度的联想,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潜移化地发展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人仅能调节课堂气氛,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教学《赶海》这一课,在朗读第一段及最后一段的歌词部分时,让学生改读为唱,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插入表演,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流,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对小学生来讲,如果能采用一种调动其积极性教学方法,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天性就爱动,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三袋麦子》这一课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讨论问题,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接下来让同学们来演一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可见,课堂的内容已以一种生动可见的形式深入孩子的心灵。  
三.安排绘画,增添课堂情趣。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而且美术在启发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例如:在《荷花》这一课中,我先自已画一幅很好看的荷花,让学生通过图,先了解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对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要不然单从课文上简单的文字来理解,他们对此还是茫然。   
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沟通语文学科与音乐,美术学科的联系,把语文学习中的读与唱,画,演等有有机结合,让语文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培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