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低年级竖笛入门教学的烦恼
东青实验学校 江 惠 珍
三年级上册音乐第一单元课时安排的第三课时,除听、唱、动、拓展等音乐活动外,新增加了奏的音乐活动。对于初学竖笛起步阶段的新生而言,在带着新鲜、好奇的同时,也带来了意料不及的状况。给我的教学增添了许多麻烦,使我陷入了迷茫、困惑之绝境。对此,我对“究竟能不能教会学生竖笛”的问题产生了质疑?
本单元在进入第二课时教学后,我就及时布置学生购买竖笛。并上课之前进行了检查,结果带笛的同学寥寥无几。我说服自己耐心一点,小孩还小,容易忘事。就再等一节课吧!当下节课上复查时仍然是如此。理由是:忘了、没钱、掉家里了等等。那要等多时才会带齐呢?告诉自己,时不我待。于是我就下了个“死命令”,学生才纷纷跑去宜家乐商店购买或用记名欠账办法,总算凑齐了器乐用具。
竖笛教学正式启动了。第一课时首先是认识八孔竖笛:有吹口、窗孔、笛头、笛身、笛尾。可学生根本不听,教室里一片混乱。有吹口朝上吹的、有玩吹笛的、有笛发出尖叫声的、还有个别学生右手在下,左手在上都搞不清楚放反了的。更严重的是手指按不住洞孔,漏着气在瞎吹的等等,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样样齐全。要想用手势暗示或请同学安静,根本无济于事,就算怎么叫停也停不下来。顺手找来尺子“啪”的一声“巨响”敲打桌子才停下来。终于鸦雀无声、一片寂静时,我才井然有序地按课前预设步骤进行了如下五个环节的教学:
一、演奏姿势:身体正直肩放松,手形与双收自然下垂,半握拳形状相似,双唇呈微笑状。当我检查时发现有个别学生笛头都是反的或者是笛头塞进嘴里很深等不良的姿势。
二、呼吸:竖笛吹奏中的呼吸可分为两种(1)慢吸缓呼法(2)急吸缓呼法。吸要做到充足饱满,呼要控制均匀稳定地缓缓呼出。尝试急吸缓呼的训练中,发现好多学生两脸颊都是鼓起的,明显呼吸方法不对。
三、指法:闭孔要领是“指腹平按、轻触孔边”。左手四个闭孔触即严,右手五个音加强闭孔触感和运指灵敏度。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吻合手形的无声指法练习,运指也加强手指根部关节的活动。可老师在被查学生指法反馈情况:老师虽做到每个学生一个个帮着按,个别学生的手指闭孔就是闭不住。不是这孔漏着,就是那孔开着。真是急死人。
四、运舌法:吐音是基本的运舌法。发音时舌头部位微微抬起轻触上腭前部与上牙齿根处。用气冲开舌尖为该音配上一个声母“ T ”,这就是吐音,随即进行了发音吐奏练习:
TU TU TU ;KU KU KU;TUTU KU;
TU KU KU ……
五、音准:我把音准的重点放在竖笛教学的第二课时中进行的,如下三种教学方式的音准训练,具体的调音方法在两个不同的班级尝试着:
如:(1)在三(2)班中,我先请一位发音较正常的谈某某同学吹奏一个音,其他人听后记住这个音高,然后一个跟一个地奏出这个音,要求与第一位同学发的音完全一样,最后再让学生齐奏,音准就和谐多了。
又如:(2)三(1)班学生较多,调音轮流在各个小组中进行,同时请学生注意听辩,随时纠正音高,来提高学生的音高记忆能力。
再如:(3)齐奏时不断提高学生相互倾听,力求和谐,克服各自为政,在音量和音高上攀比逞强的现象,来培养学生的听觉素养。但总还是有好几个学生吹不准,纯属拿笛瞎吹。
综上的五个环节共用了两个课时边讲边奏来完成。但在每个环节中学生都有不尽人意之处。总觉得每个环节不是呈现教学相长的势头,而是一如既往地出现差错,简直让我有应接不暇之感觉。可谓是热闹非凡的一堂有“创意的课堂。”然而细细描述是,整个三年级中相对而言,女生较细心吹奏略占优势,男生专心程度欠佳静不下心来。故演奏的不是十分到位。于是便成了我演奏教学中的烦恼。
如何才能提高新生竖笛演奏水平?这个问题近来总困惑着自己,反思教学,感慨颇多。却又冷静思考,也许这就是学生成长的烦恼吧!但我坚信,只要有老师永不言弃不厌其烦的给学生指点迷津;再有学生的持之以恒,静下心来,技术层面的实践知识就像“技术熟练工”,定会熟能生巧的。等到竖笛入了门的那时,烦恼就会烟消云散,烦恼就会真正变成乐趣的。乐在演奏器乐曲的韵味中享受着快乐着——其乐融融!
201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