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有效性的探究
——一堂公开课后的反思
东青实验学校 江惠 珍
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一次公开课早已形成了教学常规。自认为“老练”的我根本没有紧张之感了。
10、22日上午第二堂音乐课,伴随上课的铃声,我胸有成竹地走进了三(2)班课堂。教学的第一步骤:有效的复习演唱《顽皮的小杜鹃》的导入创设了较好的教学情境,也正符合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加之通过歌表演的形式展开教学:你看,学生们装扮成可爱的小杜鹃顽皮地躲在课桌的每一个角落。此时此刻的课堂成了活泼小精灵的“森林乐园”。那肢体语言增添歌曲趣味性的同时,更激发学生的兴趣。随之聆听《大鸟笼》管弦乐是教学的第二流程。教者巧妙的语言、自然地过渡着,实施方式如下:1、介绍背景 2、整体欣赏 3、说说感受 4、模仿鸟的动作 5、再次聆听(边听边律动)。
第二步骤: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整体聆听。设计的问题是:
(1)你能听到这首曲子有哪几种乐器?生(长笛、小提琴、钢琴)
用什么乐器模仿鸟鸣的?生:(长笛)
(2)你能想像鸟的动作吗?学生的回答,有鸟的飞翔动作;有鸟的嬉戏动作;还有鸟的捕食动作等等,学生们纷纷“动”起来了,把音乐中鸟的形象与生活中鸟的形象结合起来模仿的栩栩如生。
问题(3):这首乐曲的情绪怎样?生(欢快、活泼)。请学生说一说对乐曲的感受?有的学生说:我能想象到动物园里的各种各样的鸟相互鸟鸣。有的说:快乐的小鸟唱着美妙的歌声。朱橙同学的回答是:我想象到鸟在笼中挣扎着想出去。如果正是那样,鸟是不会感到快乐的。他的回答给了我的教学设制了“障碍物”,使课堂陷入了尴尬……当时我愣了一下,也不知是怎样地蒙混过去的。事后想想,动物园的鸟笼是非常大的,可以自由自在地活动,不是我们常见的小鸟笼或铁笼子。如果课前导入时稍作解说。还有一位同学说就:我想象到似乎在描绘一场鸟的盛会(音乐会)。同学们的想象真是太丰富。顷刻间打断了课堂瞬息的“僵局”。我便归纳总结,老师的想象是动物园的大鸟笼中身披彩色羽毛的小鸟正竞相展示它们绚丽斑斓的羽毛和美妙的歌声。当再次聆听欣赏时,学生们随着音乐律动起来,飞翔、嬉戏、捕食动作灵活自如,个个都像活蹦乱跳的小鸟鸣唱着,婉转的歌声表达了人的情感,歌唱美丽的大自然,歌唱美好的生活。本堂课达成的目标是以“鸟”喻乐,以“鸟”喻人。通过学习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中表现的鸟鸣之美。从学生的表情中告诉了这一切。
由上述的课例剖析、反思而坚信,有效的提问,才能体现教与学的质量。有效的提问,应在排除一切学习障碍之后的提问,才是有效的。它鞭策着我的教学,更应关注到细微处。反思我以往的教学,有效的提问到底有多少?哪些是有价值的,哪些是无价值的?它更触发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来关注细节,特别是有效的提问这一块。我的答案是:只有精心的预设,才能更好的驾驭课堂,才会有别一样的生成,才会使问题提的更具有价值!
201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