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教学随笔>>文章阅读
在公式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发布时间:2010-12-0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许丽金
公式、法则的教学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说是重点,这是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的内容;说是难点,这是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才能较成功地引导学生归纳推导出来。在公式、法则的引入、推导、应用等教学设计中,应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着意渗透延迟判断,小步子推进,分层达到的思想方法。
例如:在讲有理数乘法法则时,应从复习小学里的正有理数及0的乘法引入,然后提出问题:“遇到因数中有负有理数是,应该如何运算?”接着就分五大步来分析推出,整个分析过程要紧紧抓住“工具”—数轴(着意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以及归纳思想方法)两个“看作”,一个“结果”(积)和两个“因素”(符号与绝对值)
第一步,对2×3与(-2)×3这两种情况分别编成应用题,然后利用数轴,直观得结果:2×3=6      -2)×3=-6   
这是本课的基础。
第二步,对2×(-3)的情形,这是本节课的关键,通过与①式对比,抓住乘数互为相反数的特征,学生得出“-3”可看作沿反方向运动3次并不难,然后利用数轴,得出结果:2×(-3=-6
第三步,对(-2)×(-3)的情形,这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与②或③式对比,类似于第二步,利用数轴,得出结果:(-2)×(-3=6
第四步,根据以上四个式子,启发学生回答下面几个问题:按照积符号可分几类?它们的符号与两个因数的符号有什么关系?它们的绝对值与两个因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从而由学生归纳出法则的第一句话: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这时教师肯定学生的归纳之后,画龙点睛地指出:这个法则的关键是确定积的符号,至于积的绝对值就跟小学乘法相同。
第五步,针对法则的第二句话“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这也跟小学乘法相同,可看作是一种规定。
至此,乘法法则就完整地“推导”出来,这里对“推导”采用引号,主要表明它只是印证法则的过程,而不是证明过程,但这种过程包含了归纳推理思想方法,这是公式,法则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利用数轴这个工具,使学生能更直观地归纳出各种运动情况的结果。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可接受原则,又反复渗透了数形结合及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