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民族英雄
周丽敏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历史造就了英雄,英雄推动着历史。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因为他们承担起了历史的使命和责任,传递了人类文明的火把。
《郑成功》——历史类课文,承载着一位民族英雄的伟大工业和光辉形象。教学这样的课文,要拉近孩子与英雄的距离,在品味文字的同时感受到英雄的人格魅力。
一、铭记故事
文章的第一小节“民族英雄郑成功是福建省南安县人”和最后一小“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根据这两小节,就很容易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主旨。
铭记英雄故事,仅有“收复台湾,建设台湾”这八个字还不够,还需要留下一些故事的细节。
二、感动细节
细节具体渗透在对人物、事件或场景的描写之中,它往往是用极其精彩、细腻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
细节一:眺望发誓。一天,他登上军营附近的一座山头,临风眺望。郑成功指着东南方向问卫兵:“那是什么地方?”卫兵说:“是大海。”“大海那边呢?”卫兵说:“是宝岛台湾呀!”郑成功慷慨激昂地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允许侵略者横行霸道。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细微之处见真情”。“登上、临风眺望、指着东南方向问、慷慨激昂地说”等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形象地展现出了郑成功眺望宝岛的情景,充分地体现了他对台湾同胞的无限关切和收复台湾的坚定信心。在此联系上文,结合荷兰侵略者强占台湾、台湾人民惨遭奴役,借助语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抓住“临风眺望”来体会郑成功的痛心、激动、仇恨的复杂情感和一定要收复台湾的决心。当学生的内心与文中人物的内心产生共鸣时,情自然迸发,读自然生动,细节自然留在了心间。
细节二:敌我之战。文章的第五自然段叙写了收复台湾一战的场面,写得极其生动,自然。首先双方交战,注意到了双方,第一句先敌人,接着接郑军,然后又写敌人,就这样双方你我登场,把一个混乱的交战场面叙写有序。其次是词语的巧用。写敌人就用“负隅顽抗”“惊恐万状”等贬义词突出敌人的丑态,写我军就用“英勇”等褒义词以及 “冒着”“驾着”“瞄准”等动词来显示我军的英勇。最后,对于一个宏大的场面,既有整体描写,又对那个炮手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可以说,这些细节凸显了郑成功与众不同的气节、品格,丰富了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形象。缺少了它,文章自然就会变得黯淡,郑成功的形象也就难以鲜活起来。
三、点亮心灯
英雄虽离我们遥远,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亲近他们。除了上面说到的情境朗读,空白补充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抓住“惊恐万状”去补充,想象敌人狼狈的情景;抓住“四处瞭望”想象郑成功的心理;抓住“喜出望外”想象台湾人民的言行举止……以此来点亮学生的心灯。
“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英雄尽管往矣,但历史的车轮还在前转,在历史类课文的教学中,我似乎还应该去寻找一些艺术,开启此类课文的教学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