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
周丽敏
马朝虎的《水》,以生动的笔触,回忆了儿时村里缺水的生活。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仔细读读全文,说说在作者的描述中,哪些画面是你从来没有见过的,哪些话语是你从来没有听过的。”孩子们在充分朗读后,自由地交流起来。
小A同学站起来一脸疑惑地说:“文中写到:‘而挂在她腰带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这是我从没有听过的,母亲的钥匙,锁着的是水,在我们生活中普普通通的水,怎么会是幸福的源泉呢?”他的回答激起了我的灵感:是啊,幸福究竟是什么?我何不以此为切入来展开教学呢?
师:同学们,水真的能给村里人带来幸福吗?读读课文,在文中找找“幸福”的踪迹。(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再交流。)
生:幸福是在雨中跳跃、大呼小叫。
生:幸福在母亲打开水窖,一缕水的气息扑鼻而来的那一刻。
生:幸福是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
……
师:在缺水的生活里,这样的幸福是短暂的,在这短暂的幸福之前,是什么?之后呢?又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
生:之前是期盼、等待,之后,还是无奈的等待、期盼。
师:你们想说什么?
生:没有水的生活是艰苦的。
生:水是生命之源。
生:水是幸福之源!
生:有水的生活是幸福的,我们应该珍惜这种幸福,珍惜水!
……
这个关于“幸福”的话题随着下课的铃声结束了,但是植根在孩子心灵的对“水”认识,却是久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