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教学随笔>>文章阅读
找出缺点 改正不足
发布时间:2010-12-0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汤佩佩
今天把《8的乘法口诀》上完了,通过不断地试上,不断地修改教案,终于能上出一节较出色的课,真的挺感谢师傅—梅老师,她在听我课的过程中,找出我的不足和比较大的问题,及时的帮助我改正,利用课余时间帮我修改教案,听我试上,帮我录音,使我成长了很多。
作为一名新教师,身上有很多的不足,但是自己可能根本就不清楚,梅老师来听我的课,帮我录音,反复听,发现我在课堂上的不足和较大的问题,帮我指出。刚开始时,我的最大问题就是口头禅“是不是”“对不对”特别严重,其实我自己在课堂上没有感觉,课后听过听录音,发现的确很严重,自己都不知道要怎么办。梅老师帮我想办法,让我把本节课的详案写下来,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写好,然后背教案,争取在课堂上不多说话。利用这样的方法是上了第二次,发现的确有了很大的好转,当是听录音的时候真的感觉很开心,觉得一节课下来很清晰、流畅。
还有就是我在教学设计上还很欠缺,特别是练习设计,第一节下来,梅老师指出:练习设计平淡,没有层次。练习时对学生的巩固,要加深学生的掌握,要考虑到基础差的学生,也要考虑到好学生,一定要体现层次性。
第一节下来,梅老师指导我怎样设计练习,并且告诉我有时可以不按照书中的顺序来安排,形式也可以多样化,把练习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通过三次的修改和试上,练习的层次也渐渐清晰、深入。通过层层递进的练习来帮助学生记忆口诀。下面是前后教学设计的对比:
【一】师:现在花2分钟时间背一背。(学生背一背)
好,现在大家一起来背一背。(全班齐背)
我请小朋友来背一背。(指名背诵,及时纠正)
看来小朋友们都掌握的差不多了,现在来挑战,和老师对口令。(指名对口令)
师:通过刚才的背诵,你觉得哪句最好背?哪句最难背?(指名回答)
那么难背的口诀,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吗?(指名回答)
比如:7个8比6个8多级,那我们不记得七八多少,可以算出六八四十八,再加8。可以写成6×8+8=56;也可以算出八八六十四,再减8,可以写成:
8-8=56 (边说边板演)
6×8我们可以怎么算呢?(指名回答:5×8+8=48 或 7×8-8=48)
师:现在遇到难背的口诀,找到解决的方法了吗?
【二】谈话:下面给大家用2分钟背一背。(学生背)
      好,现在大家一起来背一背。(全班齐背)
      真不错,我请小朋友单独来背一背,愿意的请举手。
      通过刚才的背诵,你觉得哪几句好背?哪几句比较难背?(做上记号)
      那么遇上难背的口诀,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吗?
      大家的方法都很好,现在把难背的几句再读一遍。
      看来,小朋友们的乘法口诀掌握得差不多了,来挑战一下,和老师对口令。
【三】谈话:好,现在把编的口诀一起读一读。(齐读)
      猜一猜,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板书:8的乘法口诀)
谈话:⑴下面给大家用2分钟背一背。(学生背)
      ⑵好,现在大家一起来背一背。(全班齐背)
      ⑶真不错,现在谁愿意单独来背一背。(指名背,及时纠正)
[预设:①有 指名背诵   ②没有 同桌先相互背一背]
问: 通过刚才的背诵,你觉得哪几句好背?哪几句比较难背?(指名回答)
    (难背)谁有什么好方法来帮他记住难背的这句?(指名回答,并拍手表扬)
     ⑷好,现在进入对口令环节,①同桌对口令   ②师生对(生说,师对,其他同学判断)
                              ③请学生做小老师,指名对。
 
三个教学片段,通过不断地修改和试上,到最后的“出炉”,可以说我成长了很多,不断让我认识了自己的不足,还改正了这些缺点,这是要感谢师傅对我的一番教导。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学习,多用心,多锻炼。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