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第九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的特点之一是运用了大量的四字词语。“刻苦好学”、“博览群书”、“翔实可信”、“家境贫寒”、“流传千古”、“鸿篇巨制”、“家徒四壁”等,俯拾皆是。这些四字词语概括性强,包含的信息容量大,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积累这些词语,有利于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益于巩固所学,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许多教师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都把这些四字词语得教学当做重点来预设。一位教师在教学中,是这样预设的:
出示四字词语:
家境贫寒 家徒四壁 一袭破衫
刻苦好学 博览群书 奋笔疾书
翔实可信 流传千古 鸿篇巨制
1、 指名读。你有什么发现?
2、 渗透解词方法。
3、 引导读好词语。
在听课后的讨论中,几位评课教师认为,该教师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未能充分地利用这些四字词语的价值,只是轻描淡写,引导学生分形式朗读,讲讲词语以及加点字的意思就结束了。这几位教师都认为应该充分地利用这些四字词语,可以进行词串教学,甚至由其辐射到整堂课的教学。
词串教学,一度在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盛行。我曾经也痴迷于此,在教学中几度尝试,确实能达到不同层次的练习的效果。但是,对于这堂课的四字词语的处理,我觉得没有什么值得批评的。教者在说课过程中也讲述到,对于四字词语这一板块的教学,主要是设计一个引导学生学会一些解词方法的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感受到教者确实已经落实了这一教学目标。而且,在课后的第2题练习的要求是:查字典弄清带点字的字义,再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教者能够在教学中针对课后的练习进行巧妙地转化,不局限于引导学生去理解词语,而是在理解的过程中渗透解词方法的指导。这种多知识性的练习设计的提升的做法,难道不是优化课文练习设计的一个好的做法吗?
而且我也以为,对于四字词语的练习,何必拘泥于一贯的教学模式。像以上那位教者预设的那样:明确的目标,简介的设计,何尝不可呢?课堂练习的设计的最主要的要求也就是目标要准确,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实,我觉得课堂练习辐射的范围不一定要很广,只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扎实地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使学生的语言素养得到有效地发展,这样的练习,何尝不是好练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