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教学随笔>>文章阅读
有感于一个人的同课异构
发布时间:2010-12-0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赵静芬
 

谈起同课异构,这似乎是一个比较时兴的话题。平日的教研组的课,同课异构仿佛也正在不温不火地进行着。但是,这其中的同课异构,往往是在同年级组的不同的老师中进行:几位教师针对一篇课文,根据不同的班级的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形式的教学设计。而这次,特级教师王崧舟一个人的同课异构着实征服了我:没有一丝的华彩浓墨,却处处彰显着语文教学的魅力!

第一种教学,重点落实在“读”。其中,我记忆犹新的是老师让学生在朗读中进行“角色置换”:一会儿把自己读成观众,一会儿又把自己读成大象,自然而又巧妙地读出“人与象”、“象与人”共舞的酣畅淋漓的感觉。课堂上一次次入文、入境、入情的朗读,让听者神往,并深有所得。在听课的同时,我折服得只会一遍遍地问自己:怎么可以这样设计呢?我怎么想不到呢?

第二种教学,重点则在“写”。初读课文,学生认为“与象共舞”意在“和大象一起舞蹈”。师追问:“如果请你以此命题来写这篇文章,你会怎么写?”“课文明明写象,为什么先写观众?”在这样的问题任务的驱使下,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愿望。接着再来品味“共舞”的语句,体会“拥”的魅力,从而感受到“与象共舞”的含义不仅仅是“人和大象一起跳舞”,更包含着人与象之间的一种亲密无间的感情。最后,学生自然地在教师的引导下领悟了“与某某共舞”这样一种特定的表达形式。

特级教师林莘说:我们语老师看教材要有一双慧眼:一只眼“得文”,一只眼“得意”。我想得文与得意在老师同课异构的课堂上分别得到了彰显,而且一课着重引导学生“得文”,一课着重引导学生“得意”。我不得不慨叹:听、说、读、写——这“四大件”往往在我们课堂上都想被抓。但是如果教师想在一节课中将这四点都落实的话,那等于什么也落不实!老师的同课异构告诉我,简单一点,抓住一个目标,扎实落实,这才是真实的高效的语文课堂。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