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也可以渗透保护环境的教育
东青实验学校 陈建芬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2页上有这样的一道解决实际问题:
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再生纸800千克,相当于少砍17棵大树。
(1) 如果每人每月回收2千克废纸 ,一年每人可以回收废纸多少千克?照这样计算,你们全班同学一年回收的废纸大约有一吨吗?
解答:2×12=24(千克)
24×47=1128(千克)≈1吨
(2) 如果照一个班级的同学一年回收1吨废纸计算,你们全校同学一年回收的废纸大约相当于少砍了多少棵大树?
解答:1×42=42(吨)
42×17=714(棵)
通过计算,让学生明白,如果每个学生都做好废纸的回收工作,那么一年下来,就可以让地球上少砍714棵大树。然后让学生联系在环境教育上学到的知识,认识到大树的重要性,认识到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美丽的星球,有着优美的环境,有着适合生物生存繁衍的空气、水、植物……而这样的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这样不仅让学生知道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而且意识到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己有的可以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自然渗透,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接受环境保护知识。
保护环境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我们每位教师都可以在课堂上有意识地挖掘相关的内容,在数学教学中有机地渗透,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