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12-0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汪海英
江雪!江雪!
汪海英
很多年前,听过湖塘桥实验小学周艳霞老师上的一堂公开课——《江雪》。“千山鸟飞尽,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的《江雪》这首诗,描绘出一幅肃穆感人的南国江乡雪景图。全诗的意境,在“孤”和“钓”二字上。诗中充满了寒意,令人读之不寒而栗,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但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在描绘中国江乡雪景。它的立意是很高远的。它不是为了写雪景而写雪景,而是通过雪景来赞美老翁“独钓寒江”的精神;通过“独钓寒江”的老翁,进而歌颂为坚持正义而斗争的人们。在诗人笔下,那位“蓑笠翁”的形象,是那样鲜明,令人难以忘怀。
今年的9月30日,在星辰实验学校“名师大课堂”系列活动中,又一次聆听了《江雪》,是由星辰实验学校金磊老师执教。金磊老师丰厚的教学底蕴,扎实的基本功,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上,他带着学生们穿越千年的风雪欣赏诗中描绘的画面、读懂字词传递的情感、倾听诗人言说的志向,教学流程丝丝紧扣、层层深入、情情相融。
欣赏完金老师的课我感觉这堂课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导入新。“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幅画就是一首诗,看着这幅画,你想到了哪首诗?”在出示一幅幅意境悠远的画的时候,学生口吐莲花,绝句、律诗朗朗上口,导入顺理成章。
二、语言精。在学生朗读了古诗后,老师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读着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金老师有很强的课堂驾驭的能力,这样一个大得无边的问题,在金老师的适当点拨中,学生能用一段话说出看到的完整一幅画了。
三、感悟深。透过诗的背景,感受诗作真实的情感。一首诗或反映了一个时代,一段历史;或描绘了一处美景,一方风土;或揭示了一个哲理,一次得失。它们都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是诗人的真情流露。撇开背景,学生怎能悟得诗歌的内质,品到诗歌的精妙?诗作背景资料的呈现如何找到恰当的契机?这堂课的这一环节这样设计:
师:“在这样一个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日子里,没有飞鸟,不见行人,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渔翁吗?”
生:“渔翁,你为什么垂钓?”
生:“你钓的是什么?”
师:“同学们,你们的问题,渔翁没有回答,我们还可以问谁呢?”
生:“柳宗元!”
师:让我们走进柳宗元,读柳宗元的处境,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让我们当一回柳宗元的代言人。
这一设计,不牵强,不生涩,在问题的导引下,学生对背景资料进行了研读,悟得了诗的深意,也读懂了柳宗元的志向。相信在每个学生心里一定记住了这样一位诗人,记住了这样一首诗。
金磊老师给我们呈现的古诗教学研究课《江雪》,整堂课不着痕迹的设计,巧妙地将古诗的字词教学、意境熏陶、背景简介层层推进,让诗境和诗情直抵学生心灵深处,看似静谧、朴实,实则静水流深。整个课堂以深厚的文化底蕴、诗意的语言表述、智慧的教学理答完美呈现。写到这儿我的耳畔又回响起了——《江雪》:“千山鸟飞尽,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